希臘羅馬時期

作者:陳奕凡

希臘羅馬時期

一、希臘文明

(一)政治發展:

1.古希臘文明時期:古希臘文明發源於地中海沿岸(包括愛琴海諸島、希臘、小亞細亞等地)。
邁諾安文明    位於西元前2700~前1100年之間,文明最發達的克里特島上,出土文物中少有武器,處於和平時期。
邁錫尼文明    西元前1900~前1200年左右,以邁錫尼城為主之希臘半島地區,因邁錫尼人好武,故戰爭頻繁。
黑暗時期    西元前1100~前650年邁錫尼文明毀滅後,希臘進入所謂的「黑暗時代」,此時期有許多的史詩與神話誕生,其中最為著名史料為荷馬史詩,故又稱荷馬時代。
2.亞歷山大帝國:
帝國建立    西元前336年,亞歷山大即位為馬其頓王,於10年內建立起亞歷山大帝國,史稱亞歷山大大帝。
帝國疆域    包括希臘本土,及原本的波斯帝國,東至印度河西岸。
帝國分裂    其主要原因在於帝國的統一靠亞歷山大個人的才能和權威而維繫,所以統一基礎不穩固。加上未能立下繼承人選就突然病逝,死後帝國便分裂為三個王國。
托勒密王朝    統治埃及
塞流卡斯王朝    統治兩河流域、波斯和小亞細亞
安提哥那王朝    統治馬其頓和希臘
希臘化世界    希臘人和希臘文化不斷地進入西亞、埃及與波斯,和當地文化融合成為一種新的文化,成為希臘化文化,知識份子與商人大都以此為共同語言,並使希臘文化為之東傳。

(二)希臘文明的發展:

背景    西元前12世紀,邁錫尼文明滅亡後,希臘進入黑暗時代,史學家僅能根據荷馬(Homer)的史詩推敲當時的社會環境,後期希臘地區開始發展出城邦文明。
城邦文明    由於地形切割與環境的不同,所以各城邦政治有不同的發展,如雅典式的民主;斯巴達式的軍國主義。
    雅典城邦歷經波希戰爭及內戰後,快速發展進入黃金時代,成為提洛同盟的盟主,與以斯巴達為主的伯羅奔尼撒同盟相對峙,分別稱霸希臘世界。
文化燦爛時代    西元前6世紀至西元4世紀末,城邦發展的黃金時代,哲學、藝術與文學皆蓬勃發展,對後來的歐洲文化影響深遠。

(三)成就:

1.神話:
希臘神話是古希臘宗教的組成部分之一,現代的學者偏好研究神話,因為其實際上反映了古希臘的宗教和政治制度。希臘的神話象徵著人生就是一種無止境地和命運的抗爭。
2.文字:
腓尼基文是地中海東岸發展出的原始字母。
有22個拼音字母。
是今日西方世界各種拼音文字之祖,為閃米語系文字之祖。
希臘文之祖    西元前10~前9世紀,希臘人受腓尼基字母的啟發,創造希臘文。
3.文學:
荷馬史詩    是了解希臘黑暗時代的文學著作,著作於約西元前800年,為《伊里亞德》、《奧德賽》兩部史詩的統稱,兩部史詩分別以特洛伊戰爭與戰後作為背景。
希羅多德
《歷史》    是最早以History為書名,以理智的心態描寫波希戰爭及當時波斯帝國內部的文化現象,西塞羅評價其為「歷史之父」。
修昔底德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描寫希臘內戰(提洛同盟與伯羅奔尼撒同盟間的戰爭),重視用證據追求合理答案。
4.科學:
希臘時期科學發達之主因在於各國君王的提倡。
亞里斯多德    名言:吾愛吾師,但吾更愛真理。
    創造生物學、邏輯學、物理學,開啟歐洲史上科學研究之門。
    曾為亞歷山大大帝之導師。
阿基米德    比重原理、立體幾何和浮體力學。
歐幾里德    著有《幾何原本》,被稱為「幾何之父」。
天文學的
爭辯    「地球中心說」和「地球繞日說」引發爭辯時期。
    厄拉托斯尼(Eratosthenes)計算出地球圓周的長度。
5.哲學:
(1)希臘人思想的特質:
A.注重人或事物整體的健全。
B.相信宇宙間有一最終秩序和理性。
(2)希臘三哲:
蘇格拉底被稱為「西方的孔子」,其認為人生的目的在求至善,主張倫理道德和人文思想為社會秩序的通則。
柏拉圖為蘇格拉底的學生,著有《理想國》之政治名著。認為物質世界之上有一精神的、理念的、至善至美的世界。另有《對話錄》,為柏拉圖與色諾芬記載蘇格拉底的言論而成。
亞里斯多德為柏拉圖的學生,創造了生物學及物理學。主張精神物質同等重要,重視通則和秩序。
(3)希臘化時代之哲學思潮:
比較    斯多葛學派    伊比鳩魯學派
差異處        得到平靜之法:禁慾。
    宇宙萬物運行,皆依神聖藍圖而行。        得到平靜之法:縱慾。
    人的身體與靈魂由極小的「原子」構成。
相同處    最終目的皆在注重個人內心的修養。
影響        受當時知識分子歡迎。
    與基督教精神相關。    被誤認為一種放縱肉慾的快樂主義。
代表人物    西塞羅、奧理略    魯克瑞息斯

二、羅馬文明

(一)政治發展:

1.王政時代:
羅馬城始建於西元前753年,最早實行王政。
2.共和時代:
西元前509年,羅馬終於獨立自主,推翻王政,進入共和時代。
公民大會    理論上為國家的最高執政機構。
執政官    共2名,為實際政權之操縱者。
元老院    由退休的執政官和貴族充任元老,對政務有建議權。
護民官    為民伸張意見。
3.帝國時代:
軍人及商人干政    其中以凱撒和屋大維最重要。
帝國的建立者
屋大維    
1.曾自稱「第一公民」,表面仍保留共和體制,沒有自稱為「皇帝」,但綜攬大權於一身。
2.元老院上尊號奧古斯都(Augustus),為8月(August)由來。
3.後世稱他為第一個羅馬「皇帝」(其含意只是「將軍」,與我國「皇帝」不同)。
羅馬和平    西元前27年至西元180年是羅馬帝國的太平盛世,史學家稱之為「羅馬和平」。
(1)帝國分裂(西元四世紀末):
A.西羅馬帝國:
外患嚴重    屢遭蠻族入侵,西元452年匈奴王阿提拉攻陷西羅馬帝國首都。
帝國滅亡    西元476年,日耳曼人奧多亞塞罷黜西羅馬皇帝,西羅馬帝國滅亡。
B.東羅馬帝國(又稱拜占庭帝國):
歷史發展    可分三大階段:
1.君士坦丁堡建立至回教(7世紀)興起:全盛時期。
2.回教興起至11世紀:回教入侵期。
3.11世紀至滅亡(15世紀):土耳其人於11世紀入侵小亞細亞,西元1453年東羅馬亡於鄂圖曼土耳其人手中。
文化基礎    1.政治方面:繼承了羅馬的法律和行政傳統。
2.文化方面:深受希臘和基督教的影響。
首都中心    君士坦丁堡(別名拜占庭)
1.千餘年間東方最繁榮的城市。
2.東西交通和貿易往來的樞紐,掌握帝國經濟命脈。
3.拜占庭圖書館:是當時唯一保存古典希臘文作品的地方,並成為文藝復興時代重新研究古典文學的寶庫。
文化上的影響    1.對斯拉夫民族的影響:其中最重要的是基督教的傳入。
2.對西歐的影響:文藝復興時代。

(二)宗教:

1.古羅馬時期:
羅馬人早期的宗教是一種形式主義(契約關係)的信仰,其神祇大多與希臘無異,為多神信仰。
2.基督教興起:
耶和華
唯一真神    耶穌和早期的基督徒都是希伯來人,而且基督教是起源自猶太教。
耶穌基督
代表教義    馬太福音之登山寶訓。
門徒保羅
重大影響    
1.為基督教義立下神學基礎。
2.主張向猶太人之外的人傳教。
3.奠立人的原罪和神的恩典這兩種觀念,成為之後2千年基督教神學的中心課題。
經典    舊約全書(希伯來文)、新約全書(希臘文)。《舊約》和《新約》合編在一起,總稱為《聖經》。
合法地位的取得    西元4世紀初,羅馬皇帝君士坦丁頒布「米蘭詔令」,承認其合法地位。
成為國教    西元390年,狄奧多西皇帝宣布基督教為「國教」。
教會組織    教宗(羅馬城的主教)、主教和教士。
3.分裂: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基督教形成兩大系統:
希臘正教
(東歐)    君士坦丁堡
教會    東羅馬皇帝    
東羅馬帝國皇帝對教會有極大的影響力,為政教合一的領袖。
羅馬公教(西歐)    
羅馬教會  羅馬教宗    
各國君主不曾真正有效控制教會。

(三)成就:

1.拜占庭藝術:
特徵    以宗教為最終目的。
代表    聖索菲亞大教堂(建於西元562年查士丁尼時代),該建築融合了波斯、希臘、羅馬等建築風格,是拜占庭式的建築典範。
2.史詩與歷史作品:
奧理略    《沉思錄》,充滿斯多葛學派思想。
凱撒    《高盧戰記》,記載遠征高盧(今法國)及大不列顛(今英國)的經過,並敘述生活狀況。
3.法律:
(1)對法律的重視與法治經驗:是羅馬文化對後世歐洲最大的貢獻之一。羅馬貴族經過透過立法程序,釋放某些權利給平民,例如:設立保民官、十二木表法。
(2)十二木表法:
成文法    羅馬最早的成文法,亦稱「十二銅表法」或「十二表法」。
重要觀念    
任何人在被證明為有罪之前,均應視為無辜。
法律之前人人平等。
(3)查士丁尼法典:
西元529年公布,總共有四千多條條文。其基本精神反映君權神授的觀念,皇帝個人的旨意有絕對的法律效力。
編纂者    東羅馬帝國查士丁尼大帝。
意義    古代希臘、羅馬文化中法律知識的總結。
現代歐洲各國法律,皆以其中所保存之羅馬法為基礎。
4.哲學主流:羅馬人在哲學上深受希臘化的影響:
斯多葛派    
影響力較大,代表人物有西塞羅和羅馬帝國皇帝奧理略。
伊比鳩魯派    
最重要人物是魯克瑞息斯。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