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被認定之原住民族群

作者:陳亦凡自然與人文地理

尚未被認定之原住民族群

中華郵政

清代初期,清廷嚴格限制女性移民,因此許多漢人男性便和原住民族女性結褵。歷經長時間的通婚及文化融合後,不少原住民族與漢人同化。目前尚有資料可考者,其分布區域如下:
 

雷朗(Luilang)    

分布於臺北盆地及桃園。

凱達格蘭(Ketagalan)    

分布於臺北北濱、金山、基隆一帶。
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即以該族命名,象徵對臺灣原住民歷史及文化的尊重。

道卡斯(Taokas)    

分布於新竹、苗栗、臺中一帶。
道卡斯為日本學者伊能嘉矩所命名。因臺語發語近於大甲,故又稱大甲族。

巴則海(Pazeh)    

主要居住在臺灣中部埔里盆地愛蘭地區,又稱巴宰族。
目前仍保有族語巴宰語及傳統文化。

巴布薩(Babuza)    

分布於大肚溪以南,濁水溪以北地區。
又稱「貓霧拺族」。

巴布拉族(Papora)    

分布於臺中清水、梧棲,又稱拍瀑拉族。

洪安雅(Hoanya)    

分布於雲嘉地區,又稱洪雅族。

馬卡道(Makatau)    

分佈於高雄、屏東平原地區,清代文獻記載為鳳山八社。

節慶活動

原鄉豐年祭:包括魯凱族、排灣族、布農族及南鄒族風俗祭典。
 
1.每年國曆8月15日前後的豐年祭是魯凱族原住民們盛大的傳統祭儀盛會。魯凱族部落聚集在茂林區最深山的村落,石板屋和石板雕刻即是魯凱文化的代表。祭典時多納村的村民們將穿著傳統的華麗服飾,展現出豐富充滿活力的舞蹈之美。
2.盪鞦韆是魯凱族豐年祭中最盛大的活動,成為男女互相認識,傳達情意的管道。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