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徵收條例-區段徵收規劃整理後之處理(三)

作者:三民-洪正

土地徵收條例-區段徵收規劃整理後之處理(三)

處分收入之應用:(施細56)

區段徵收土地之處分收入,優先抵付開發總費用,如有盈餘,除其他法令另有規定外,全部撥充實施平均地權基金;如有不足,由實施平均地權基金貼補之。

抵價地之計算:

1.實施區段徵收時,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應預計區段徵收土地平均開發成本,並斟酌區段徵收後各街廓之位置、地勢、交通、道路寬度、公共設施及預期發展情形,估計區段徵收後各路街之路線價或區段價,提經地價評議委員會評定後,作為原土地所有權人領回抵價地之計算基準。(徵45)
2.區段徵收土地所有權人應領抵價地面積與實際領回抵價地之面積有所增減時,依下列規定處理:(徵46)
(1)    實際領回抵價地之面積超過應領之面積者,就其超過部分按評定區段徵收後地價繳納差額地價。
(2)    實際領回抵價地之面積小於應領之面積者,就其不足部分按評定區段徵收後地價發給差額地價。
3.前項(1)應繳納之差額地價,經限期繳納,屆期仍未繳納者,得移送法院強制執行。
4.未繳納差額地價之抵價地,不得移轉或設定他項權利。
5.抵價地分配街廓及最小建築單位面積,由主管機關會商需用土地人依開發目的及實際作業需要劃定之。但最小建築單位面積不得小於畸零地使用規則及都市計畫所規定最小建築基地之寬度、深度及面積。(施細54)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