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所得與物價指數

作者:林林元

 國民所得與物價指數

一、國民生產淨額(Net National Product,NNP)


國民生產毛額減去折舊(Depreciation,D),為整個社會的淨產岀—
NNP=GNP-折舊(Depreciation,D)
=C+(I-D)+G+X-M
    I-D=Net Investment淨投資

二、國民所得(National Income,NI)

全體國民以其生產要素參與生產的報酬總和,即前述之國民生產淨額NNP,再扣掉企業間接稅IBT—
NI=NNP-IBT

三、個人所得(Personal Income,PI)

PI=NI-勞而不獲+不勞而獲
(一)勞而不獲
1.公司未分配盈餘。
2.公司營利事業所得稅。
3.社會保險支付與安全支付。
4.罰款。
(二)不勞而獲
1.移轉個人支付(例如:65歲老人津貼3,000元)。
2.公債利息。

四、所得分配 勞倫茲曲線與吉尼係數

(一)勞倫茲曲線(Lorenz Curve)
1.用以衡量所得分配不均之程度。
2.定義:
(1)橫軸:家庭戶數累計百分比。
(2)縱軸:所得累計百分比。
(3)對角線:代表所得分配絕對公平。
3.衡量標準:若勞倫茲曲線偏離對角線幅度越大,則代表經濟體系所得分配越不均。
(二)吉尼係數(Gini Incoefficient)
1.即勞倫茲曲線與對角線間所圍成之區域面積,佔對角線以下之三角形比例。又叫做集中比率(Concentration Ratio)或不均等係數(Inequality Coefficient)。
2.定義:
(1)0<吉尼係數<1。
(2)衡量標準:
若吉尼係數越接近1,則代表經濟體系之所得分配不均越明顯,即貧富差距極高;反之,若吉尼係數越接近1,則代表經濟體系之所得分配越公平,即貧富差距甚小。
物價指數(Price Index)
該期平均物價相對於基期平均物價的百分比基期的平均物價=100
當期平均物價/基期平均物價 ×100%
針對不同物品價格區分
常用的物價指數包含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以及躉售物價指數(WPI)
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CPI)或零售物價指數:
用以衡量正常家庭平時主要消費物品價格之相對變化程度。
躉售物價指數(Wholesale Price Index,WPI)或批發物價指數:
用以衡量批發品及生產原物料價格之相對變化程度。
針對不同消費期間區分
拉氏物價指數(Laspeyres Price Index):
以基期之數量為基礎。
CPI(WPI)=(Σ商品之當期價格×▁商品之基期消費量)/(Σ商品之基期價格×▁商品之基期消費量)×100%
畢氏(帕氏)物價指數(Passche Price Index):
反映最終財貨與勞務從基期到當期之平均物價變動倍數,又稱之為GNP或GDP平減指數,GNPor GDP deflator以當期之數量為基礎
GNP or GDP deflator=(Σ商品之當期價格×▁商品之當期消費量)/(Σ商品之基期價格×▁商品之當期消費量)×100%
=(名目 "GNP or GDP" )/(實質 "GNP or GDP" )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