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運動時期

作者:陳奕凡

啟蒙運動時期

一、概論

從16世紀的文藝復興運動,到17世紀的科學革命,都對啟蒙運動的興起有很大的影響。不論是在思想、文化、宗教與藝術甚至社會經濟發展上,都被視為一連串的邁向現代的重要過程。啟蒙運動在18世紀蓬勃發展,此時期的改革誕生出民主思想,進而帶動了美國獨立革命與法國大革命的風潮,也將整個西方世界帶向新的里程碑。

二、發展過程

(一)背景:

1.社會問題:
18世紀歐洲的社會問題主要來自農村,法國的問題最為嚴重。
2.思想基礎:
英人洛克    主張天賦人權,人民具有生命、自由、財產三種基本權利。
思想基礎    理性主義。
精神    言論思想自由、理性、科學精神。
最大成就    政治哲學的發展。
3.重要發展場所:
啟蒙時期代表文化知識的場合為沙龍和學院。18世紀的法國巴黎文化發展相當成熟,是啟蒙運動的發源地。
沙龍    當時資本家與貴族重要的社交場合,談論文學、藝術、政治與哲學等話題,往往由貴婦所主持。
學院    以科學研究為目標,有系統且更加嚴謹的發展各種專業知識與學問。

(二)重要學者:

啟蒙運動有許多知識份子在推動著,其中最重要的代表有三位:
孟德斯鳩1689~1755    
1.孟德斯鳩是法國人,重要著作為《法意》。
2.權力過度集中容易導致腐化,故主張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相互制衡而提出三權分立的概念,對後來美國憲法的制定有重要的影響力。
伏爾泰1694~1778    
1.法國啟蒙時代公認的領導者,被稱為法蘭西思想之父,有許多重要的著作與劇本。
2.伏爾泰曾流亡英國,深受牛頓的研究影響,崇尚理性與寬容,認為有組織的宗教是造成迫害的罪魁,故提倡理性的自然宗教,主張宗教應該是一種個人對生命和宇宙的沈思,而非公開的聚眾崇拜。
盧梭1712~1778
1.著有民約論(又譯為社會契約論)。
2.主張政府的成立是基於每一個公民自訂的一項契約,合法政府的主宰應是人民。
3.為啟蒙時代的反動者與19世紀浪漫主義的先驅。

(三)藝術發展:

1.新古典主義興起:
新古典主義是一種復古風的藝術風潮,興起於18世紀中期的羅馬地區,並迅速的風行於歐洲各地。對於巴洛克(17世紀到18世紀中葉)與洛可可時期(18世紀初期)藝術表現的反動,追求古希臘與古羅馬的特色,強調「均衡的美感」與「樸實」。不論是在建築、繪畫與音樂上,皆受到新古典主義的影響。
2.文藝代表:
百科全書    法國思想家、作家狄德羅策畫主編。
小說興起    
1.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著有魯濱遜漂流記。
2.喬納森‧斯威夫特作有格列佛遊記。
交響曲興起    古典時期(1775~1783)以海頓(交響曲之父)、莫札特(音樂神童)及貝多芬(樂聖)最為著名。

三、重要大事

(一)美國獨立革命:

1.背景:
(1)自17世紀初,英國開始對北美洲進行殖民運動。
(2)西元1620年,英國一批清教徒搭乘五月花號前往美國。
(3)西元18世紀殖民地持續擴張,「七年戰爭」中英國打敗法國,獲得新法蘭西(加拿大)、西屬佛羅里達、以及密西西比河以東美國原住民的土地。
2.導火線起因:
(1)西元17世紀時,英國因連續的爭戰使國家財政吃緊,不斷向各殖民地採取一連串經濟政策以增加國家收入。發布「航海法案」,限制殖民地只能和母國有商業貿易行為,此法案阻礙了殖民地的經濟發展。
(2)七年戰爭後,殖民地脫離了法國的威脅,不再需要母國的保護。
(3)英國首相喬治•葛蘭維爾連續頒布「糖稅法」、「貨幣法案」、駐軍法案與「印花稅法」引發北美殖民地抗爭。殖民地在英國議會中並沒有代表席次,因此拒絕繳稅,當時盛行「沒有代表權,不能徵稅」的口號。後因殖民地群起抵制英國貨物,故英國政府廢除各項稅收,僅留下「茶稅」。
(4)西元1773年波士頓茶葉黨事件爆發,英國決定採取強硬態度,向殖民地派出軍隊,北美各殖民地於隔年派出代表於「費城」召開「大陸會議」。
(5)西元1775年,雙方於萊辛頓(Lezington)爆發嚴重衝突,北美十三地代表再度召開第2次大陸會議,並推派華盛頓為總司令,戰爭爆發。
3.過程:
戰爭初期
1775~1777年    起初殖民地民兵因素質和裝備及數量均遠不如英軍,陷入苦戰。在華盛頓領導下,採取消耗英軍戰略,並不斷突襲英軍。西元1776年,潘恩出版《常識》,聲援殖民地人民,爾後北美殖民地通過獨立宣言,正式脫離英國。
戰爭中期1777~1781年    戰爭持續拉長,英國國內反戰聲浪高漲,加上國內形勢紛亂。國際上,法國首先聲援美國,並提供實質支援。歐洲其他主要國家如西班牙、荷蘭與俄國等強國亦皆支持北美殖民地。英國漸處劣勢。
戰爭末期1781~1783年    北美大陸上英軍節節敗退,母國海上的支援又受到法國和荷蘭的威脅。約克鎮(Yorktown)一役,英軍被美法聯軍合圍而投降,戰事接近尾聲,英國國會被迫談判議和。1783年,簽定巴黎和約,英國承認美國獨立,美國成為美洲第一個獨立國家。
4.影響:
(1)美國成功獨立並建立世界史上第一個民主共和國,成為日後許多國家的標竿。
(2)啟蒙時期的民主思想與三權分立概念的實踐。
(3)法國為報復英國七年戰爭之仇恨,故介入甚多,導致法國政府財政吃緊,埋下了法國大革命的種子。

(二)法國大革命:(1789-1799)

1.背景:
18世紀的法國社會十分混亂,特別是農村地區問題嚴重。
嚴格而不公平的社會階級
第一階級    教士。
第二階級    貴族。
第三階級    中產階級、農民與工人。
財政危機    長期爭戰    七年戰爭與參與美國獨立戰爭耗資過鉅,使政府負債。
    財政
不健全    無預算制度,加以稅賦不公,導致政府瀕臨破產。
    財政改革
失敗    特權階級不願放棄特權,使得法案延宕。
思想改變    啟蒙運動的民主思想,對封建與階級嚴明的舊秩序造成衝擊,使得王權鬆動,革命的精神來自18世紀的理性主義。
2.爆發:
國民會議成立    法王路易十六,為了解決徵稅問題,召開了三級會議,其中教士與貴族階級各有300名代表,第三階級則有600名代表,因第三階級總是無法得到其他兩個特權階級合作,於是決定自行召開國民會議並邀請特權階級參加。
假意讓步    法王路易十六關閉會議場,並調動軍隊,國民議會發表「網球場宣言」,表達制憲的決心。
行動衝突    因為王室調動軍隊的動作,引發巴黎民眾懷疑與恐慌,導致巴黎陷入暴亂之中,西元1789年7月14日,民眾得到衛兵的支持,攻陷法國封建的象徵巴士底監獄,加以各地農民的支持,使國民會議取得了政治主導權。
3.結果:
(1)法國建立第一共和,法國大革命的口號,自由、平等、博愛傳遍全歐洲。
(2)因法國王室被推翻,引起其他君主國家恐慌,普魯士與奧地利成立聯軍攻打法國。
(3)法王路易十六與皇后被以通敵罪送上斷頭台處死,引發了2次反法同盟戰爭。
(4)拿破崙的崛起。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