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理

作者:陳奕凡

中國地理

中國

一、自然環境

(一)範圍:
本章僅談論「地理上」的中國,有領土及主權爭議的區域不討論。
中國確定的領土範圍北起黑龍江省漠河縣,東至黑龍江省撫遠三角洲,西至帕米爾高原,南至南海諸島。為全球陸地面積第二大的國家。
(二)地形:
1.特色:
西高東低    地勢西高東低,級級下降,成階梯狀。
東西走向    主要山脈均東西走向,如喜馬拉雅山、崑崙山、天山和秦嶺。
地形複雜    包括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和平原等5大類型。
可耕地小    山地、高原面積廣大,占總面積2/3,平原和盆地僅占總面積1/4,且盆地內多為沙漠。
2.四大地形區:
東部平原丘陵區    丘陵:熱河高原東南部丘陵、山東丘陵、皖浙丘陵、東南丘陵、嶺南丘陵
平原:松遼平原、黃淮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中部高原盆地區    黃土高原、漢水谷地、四川盆地
西北部山地高原盆地區    山地:天山、阿爾泰山
高原:蒙古高原、塞北高原
盆地: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
西南部高山高原縱谷區    帕米爾高原、青藏高原
3.氣候:
熱帶季風區    廣東沿岸
海南島    終年炎熱
年均溫>20°C
最冷月>18°C    年雨量>1500mm
10-3月較乾燥
6-9月颱風多雨
華南    五嶺南北側
嶺南地區    年均溫>20°C,
夏熱冬暖,少降雪
(1月均溫>10°C)    雨量最豐
沿海颱風季節尤多雨
華中    秦嶺淮河以南的長江流域。    夏熱冬冷,
四季分明
(1月均溫0~10°C)    年雨量750~1500mm
6、7月多梅雨
高原    雲貴高原     夏涼冬寒,
四季如春    年雨量約1000mm
4~10月雨季
11~3月乾季
華北    長城以南
隴山以東    夏熱冬寒,
四季分明
(1月均溫0~10°C)    年雨量400~750mm
過於集中降於6至8月,故多水旱災
東北    山海關外
東北地區    夏熱而短
冬冷而長,
年均溫<10°C    年雨量400~1000mm由東南向西北遞減。
溫帶沙漠區    河西走廊
南北疆。    夏酷暑,冬嚴寒
溫差大,春秋短    年雨量200mm以下
溫帶草原區    松遼平原
呼倫貝爾
隴西高原    夏高溫,冬嚴寒,
溫差大    年雨量200~400mm
集中降於7、8月,變率大
    溫帶草原區    松遼平原
呼倫貝爾
隴西高原    夏高溫,冬嚴寒,
溫差大    年雨量200~400mm
集中降於7、8月,變率大
高地氣候區    青康藏高原    藏北高原及柴達木盆地    氣溫低
(最高月均溫<10°C)    年雨量200mm以下
        藏南縱谷及東南部縱谷    耕地、林地、草地、凍原和冰漠呈垂直分佈。    年雨量較多
    蒙新山地區    蒙新山地    緯度高、地勢高、林地、草地、凍原和冰漠呈垂直分布,為著名山牧季移區。

二、人文環境

(一)民族、語言、宗教:
1.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官方認定的民族>50個,90%為漢族。
2.中國有24種民族文字與80多種的民族語言,以現代標準漢語作為官方語言,承繼自明代的北方官話。
3.中國是傳統祖先信仰的國家,但受到佛教與道教的影響,結合成獨特的民間信仰。
4.除此之外一神教的基督教、伊斯蘭教亦有信仰人口。
(二)產業活動:
1.農業:
三穫區    南嶺以南    海南島、閩南、贛南、粵、桂        年可水稻二穫。
    冬季可栽種一期短期作物。
    經濟作物:甘蔗、茶、絲、橡膠、熱帶與副熱帶水果。
兩穫區    水稻地帶    江南稻茶區    皖、浙、閩、贛    夏:稻。
冬:油菜、小麥。
        江南稻麥區    蘇、浙、皖、贛、鄂、湘    夏:稻、棉。
冬:小麥、大麥。
另有太湖流域盛產蠶絲。
        四川水稻區    四川省    夏:稻米、棉花、蠶絲、甘蔗、玉米、甘藷、大豆、花生,山地有苧麻、桐油。
冬:小麥、油菜和大麥。
為著名的南北作物交作地區。
        西南水稻區    滇、黔、康、川、桂    夏:稻、玉米、大豆。
冬:大小麥及油菜。山坡地產桐油。
    小麥地帶    冬麥高梁區    冀、魯、豫、蘇北、皖北    夏:高粱、玉米、兼種小米、甘藷、棉花、大豆和花生。
冬:小麥,大麥次之。
    為小麥主要產區。
        冬麥小米區    甘、陝、晉、豫、冀    夏:小米、高粱、棉花、花生、大豆。
冬:小麥。
一穫區    夏作雜糧區    東北溫帶季風型氣候區    高粱、小米、玉米、大豆、小麥合稱本區5大農產品。
大豆為本區最大輸出品。
    夏作雜糧春麥區    溫帶草原型氣候區    農作物以春小麥為主,另有高粱、小米、燕麥、大麥。
    夏作綠洲區    溫帶沙漠型氣候區    春小麥為主,其次玉米、棉花、稻米等,產於綠洲區。
    夏作青稞區    青康藏高原    青稞為主要作物,產在谷地。
2.礦業:
非金屬礦    煤    山西佔全國1/3蘊藏量,鄂爾多斯市、臨汾市最知名。
    鹽    海鹽佔所有鹽類60%,天津長蘆鹽區、大連復州灣鹽場。
金屬礦    鐵    全國四大礦區:鞍山、白雲鄂博、攀枝花、大冶。
    稀土    內蒙古白雲鄂博、山東省微山、江西省宜春、新疆富蘊。
能源礦    鈾    贛、湘、粵、桂四省,但品質不佳,藏量不豐。
    石油    黑龍江大慶油田、山東勝利油田、新疆克拉瑪依油田。
3.工業:
(1)1979年中國實施改革開放後,中國工業一直保持高速增長。
(2)鋼、煤、水泥、農用化肥、電視機的產量一直居世界第一位。
(3)龐大人口與廉價勞力,在全球化的趨勢中,產品製造地均往中國移動,使中國有了世界工廠的稱號。
(4)因各方面(機械、汽車等重工業,高科技產品組裝產業、輕工業中的紡織業等)之製造業均高速成長,隨之配合的就是能源工業的提升。
(5)能源工業的發展,除現代化煤礦使火力發電量大量提升外,三峽大壩完工後產生的水力發電量讓中國電業可以「南電北運」。
(6)中國本身石油的豐富產量,能源工業突飛猛進,讓中國的製造業無後顧之憂發展,帶動了今天中國成績斐然的經濟成長。
(三)重要都市:
1.四大古都:
北京    1.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轄市,也是政治、文化和國際交流中心,現代化大眾運輸工具的建立也是全國第一,例如中國第一座地鐵系統(1965年),第一條軌電車(1899年),第一條公共汽車路線(1935年)皆建立於此。
    2.2008年北京舉辦奧林匹克運動會,其基礎建設的重大更新讓北京往世界級現代城市更進一步。
    3.身為中國四大古都之一,元明清3朝以來數百年的中國文化彙聚城市,全市共有6處聯合國指定世界遺產、和近百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北京的世界遺產如下:長城、故宮、頤和園、天壇、十三陵、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
西安    1.位於陜西省,古稱長安,是人類史上最早出現的城市之一,與義大利羅馬、希臘雅典、埃及開羅並稱為世界四大古都。
    2.中國史上有13個王朝曾建都於此,同時也是「絲路」的起點城市。
    3.西安城內與近郊的知名景點有被指定為世界遺產的秦兵馬俑、以及唐代、漢代帝陵群、秦皇陵、仰韶文化半坡遺址、阿房宮遺址等古蹟,故旅遊業是西安的重點產業。
    4.西嶽華山以天下第一險的秀麗奇峰聞名,秦嶺、終南山脈也是西安旅遊的重要天然景觀。
洛陽    1.位於河南省,同樣在中國史上有過13個朝代定都於此,具有3千多年的文明史。
    2.被稱為花都的洛陽盛產牡丹,每年4月的牡丹花會是全市各大牡丹培植基地爭奇鬥妍展示作品的時刻。
    3.洛陽龍門石窟是中國佛教聖地,白馬寺則為中國第一古寺。
南京    1.別稱金陵,是江蘇省省會,有六朝古都之稱(宋、齊、梁、陳四朝以及三國時代之東吳、東晉等六朝)。
    2.人文景觀有明孝陵(明朱元璋與馬皇后之墓)、南京城牆。
    3.自然景觀則有莫愁湖、雨花台、玄武湖、秦淮河等。
    4.古今均有金陵四十八景盛讚南京的各種景點,是中國南方的旅遊勝地。
2.四大直轄市:
北京    (請參照上頁)。
天津    1.北方的軍事重心與漕運中心,發展至今天津港依舊是全國條件最好的深水良港,但因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天津受創甚重,故整體發展是4大直轄市中較慢者。
    2.西元2005年後獲得許多舉辦國際活動的機會。
上海    1.是大陸人口及經濟最大的城市,在清代簽訂南京條約後,隨著租界的開闢與發展,使得上海成了外貿中心。
    2.西元1993年浦東開發開放,人均GDP連續保持每年10%以上的增長。
    3.浦東開放後上海承辦過許多重要國際會議,增加了其國際影響力,2001承辦了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2006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舉行,2010承辦世界博覽會。
    4.每年還有各種主題的大小展會在上海大量舉行,會展產業已經成為上海的重要產業之一。
重慶    1.四大直轄市之一的重慶,結合了周邊地區6座以上中型城市,成為一個特大的都會區。
    2.大重慶是中國西部大開發的基地城市,全市有自然與人文景點超過3百處,指定為世界遺產的有號稱中國四大石窟的大足石刻(另外三個為雲崗石窟、龍門石窟、莫高窟)與武隆喀斯特國家地質公園兩者。
    3.有全中國保存最完整的古戰場遺址釣魚城,以及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也在重慶境內。
(四)觀光景點:
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85年11月22日加入《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的締約國起,至2016年8月,已有50處文化遺址和自然景觀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審核被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中文化遺產35項,自然遺產11項,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4項。中國大陸擁有的世界文化遺產數量目前於世界排名第2名,僅次於義大利。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