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歷史-4

作者:陳毅弘、陳亦凡、龍玉雲

世界歷史-4

啟蒙運動時期

一、概論

從十六世紀的文藝復興運動,到十七世紀的科學革命,都對啟蒙運動的興起有很大的影響。不論是在思想、文化、宗教與藝術甚至社會經濟發展上,都被視為一連串的邁向現代的重要過程。啟蒙運動在十八世紀蓬勃發展,此時期的改革誕生出民主思想,進而帶動了美國獨立革命與法國大革命的風潮,也將整個西方世界帶向新的里程碑。

二、發展過程

1.背景:
(1)社會問題:十八世紀歐洲的社會問題主要來自農村,又以法國的問題最為嚴重。
(2)思想基礎:
A.英人洛克:主張天賦人權,人民具有生命、自由、財產三種基本權利。
B.思想基礎:理性主義。
C.精神:言論思想自由、理性、科學精神。
D.此時期最大成就:政治哲學的發展。
(3)重要發展場所:啟蒙時期代表文化知識的場合為沙龍和學院。十八世紀的法國巴黎文化發展相當成熟,是啟蒙運動的發源地。
A.沙龍:當時資本家與貴族重要的社交場合,談論文學、藝術、政治與哲學等話題,往往由貴婦所主持。
B.學院:以科學研究為目標,有系統且更加嚴謹的發展各種專業知識與學問。
2.重要學者:
啟蒙運動有許多知識份子在推動著,其中最重要的代表有三位:
(1)孟德斯鳩(Montesquieu,1689~1755):孟德斯鳩是法國人,重要著作為《法意》。他認為權力過度集中容易導致腐化,故主張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相互制衡。其提出三權分立的概念,對後來美國憲法的制定有重要的影響力。
(2)伏爾泰(Voltaire,1694~1778):法國啟蒙時代公認的領導者,被稱為法蘭西思想之父,有許多重要的著作與劇本。伏爾泰曾流亡英國,受到牛頓的研究影響很深。崇尚理性與寬容,認為有組織的宗教是造成迫害的罪魁,故提倡理性的自然宗教。主張宗教應該是一種個人對生命和宇宙的沈思,而非公開的聚眾崇拜。
(3)盧梭(Rousseau,1712~1778):
A.著作:民約論(又譯為社會契約論)。
B.主張:政府的成立是基於每一個公民自訂的一項契約,合法政府的主宰應是人民。
C.地位:啟蒙時代的反動者與十九世紀浪漫主義的先驅。
3.藝術發展:
(1)新古典主義興起:新古典主義是一種復古風的藝術風潮,興起於十八世紀中期的羅馬地區,並迅速的風行於歐洲各地。對於巴洛克(十七世紀到十八世紀中葉)與洛可可時期(十八世紀初期)藝術表現的反動,追求古希臘與古羅馬的特色,強調「均衡的美感」與「樸實」。不論是在建築、繪畫與音樂上,皆受到新古典主義的影響。
(2)文藝代表:
A.《百科全書》:狄德羅策畫主編。
B.小說的興起: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著有《魯濱遜漂流記》,喬納森‧斯威夫特作有《格列佛遊記》。
C.交響曲的興起:以海頓(交響曲之父)、莫札特最為著名。

三、重要大事

1.美國獨立革命:
(1)背景:
A.十七世紀初,英國開始對北美洲進行殖民運動。
B.西元1620年,英國一批清教徒搭乘五月花號前往美國。
C.十八世紀時,殖民地持續擴張。「七年戰爭」中英國打敗法國,獲得新法蘭西(加拿大)、西屬佛羅里達、以及密西西比河以東美國原住民的土地。
(2)導火線起因:
A.十七世紀時,英國因連續的爭戰使國家財政吃緊,不斷向各殖民地採取一連串經濟政策以增加國家收入。發布「航海法案」,限制殖民地只能和母國有商業貿易行為,此法案阻礙了殖民地的經濟發展。
B.七年戰爭後,殖民地脫離了法國的威脅,不再需要母國的保護。
C.英國首相喬治•葛蘭維爾連續頒布「糖稅法」(Sugar Act)、「貨幣法案」(Currency Act)、駐軍法案與「印花稅法」(Stamp Act)引發北美殖民地抗爭。殖民地在英國議會中並沒有代表席次,因此拒絕繳稅,當時盛行「沒有代表權,不能徵稅」的口號。後因殖民地群起抵制英國貨物,故英國政府廢除各項稅收,僅留下「茶稅」。
D.西元1773年波士頓茶葉黨事件爆發,英國決定採取強硬態度,向殖民地派出軍隊。北美各殖民地於隔年派出代表於「費城」召開「大陸會議」。
E.西元1775年,雙方於萊辛頓(Lezington)爆發嚴重衝突,北美十三地代表再度召開第二次大陸會議,並推派華盛頓為總司令,戰爭爆發。
(3)過程:
A.戰爭初期(1775~1777年):起初殖民地民兵因素質和裝備及數量均遠不如英軍,陷入苦戰。在華盛頓領導下,採取消耗英軍戰略,並不斷突襲英軍。西元1776年,北美殖民地通過獨立宣言,正式脫離英國。
B.戰爭中期(1777~1781年):戰爭持續拉長,英國國內反戰聲浪高漲,加上國內形勢紛亂。國際上,法國首先聲援美國,並提供實質支援。歐洲其他主要國家如西班牙、荷蘭與俄國等強國亦皆支持北美殖民地。英國漸處劣勢。
C.戰爭末期(1781~1783年):北美大陸上英軍節節敗退,母國海上的支援又受到法國和荷蘭的威脅。約克鎮(Yorktown)一役,英軍被美法聯軍合圍而投降,戰事接近尾聲,英國國會被迫談判議和。1783年,簽定巴黎和約,英國承認美國獨立,美國成為美洲第一個獨立國家。
(4)影響:
A.美國成功獨立並建立世界史上第一個民主共和國,成為日後許多國家的標竿。
B.啟蒙時期的民主思想與三權分立概念的實踐。
C.法國為報復英國七年戰爭之仇恨,故介入甚多,導致法國政府財政吃緊,埋下了法國大革命的種子。
2.法國大革命:
(1)背景:十八世紀的法國社會十分混亂,特別是農村地區問題嚴重。
A.嚴格而不公平的社會階級:
(A)第一階級:教士
(B)第二階級:貴族
(C)第三階級:中產階級、農民與工人。
B.財政上的危機:
(A)長期爭戰:七年戰爭與參與美國獨立戰爭耗資過鉅,使政府負債。
(B)財政不健全:無預算制度,加以稅賦不公,導致政府瀕臨破產。
(C)財政改革失敗:特權階級不願放棄特權,使得法案延宕。
C.思想上的改變:啟蒙運動的民主思想,對封建與階級嚴明的舊秩序造成衝擊,使得王權鬆動。革命的精神來自十八世紀的理性主義。
(2)爆發:
A.國民會議成立:法王路易十六,為了解決徵稅問題,召開了三級會議。其中教士與貴族階級各有300名代表,第三階級則有600名代表。因第三階級總是無法得到其他兩個特權階級合作,於是決定自行召開國民會議並邀請特權階級參加。
B.法王路易十六:路易十六關閉會議場,並調動軍隊。國民議會發表「網球場宣言」,表達制憲的決心。
C.行動上的衝突:因為王室調動軍隊的動作,引發巴黎民眾懷疑與恐慌,導致巴黎陷入暴亂之中。西元1789年7月14日,民眾得到衛兵的支持,攻陷了法國封建的象徵巴士底監獄。加以各地農民的支持,使國民會議取得了政治主導權。
(3)結果:
A.法國建立第一共和,法國大革命的口號,自由、平等、博愛傳遍全歐洲。
B.因法國王室被推翻,引起其他君主國家恐慌,普魯士與奧地利成立聯軍攻打法國。
C.法王路易十六與皇后被以通敵罪送上斷頭台處死,引發了兩次反法同盟戰爭。
D.拿破崙的崛起。

工業革命

一、工業革命

1.起源:
(1)圈地運動:十五世紀以前,英國還是個農業國家,隨著大航海時代發展,國際貿易興盛,毛紡織迅速發展,使得羊毛需求量大增。因為羊毛價格上漲,許多資本家與貴族投資畜牧業,由於養羊需要大片的草地,便將土地上的農民驅逐,產生了圈地運動。圈地運動造就工業革命發展所需的條件,大量自由的勞動力與資本替工業革命奠下了發展基礎。
(2)蒸汽機改良:多數學者認為,工業革命發源於英格蘭中部地區。18世紀中葉,英國人瓦特改良蒸汽機,帶動了英國的紡織業,使產量大幅提升,被視為是工業革命的開端。改良後的蒸汽機又陸續應用在火車、汽船等交通工具與其他工業機器上,使得勞動力市場由傳統手工勞動轉向動力機器生產。隨後工業化革命的浪潮從英格蘭傳向整個歐洲大陸與北美地區。
2.影響:
(1)工業革命時期的人口成長:
A.原因:由於死亡率下降所造成的。
B.時間:始於十八世紀,至十九世紀末達到高峰。
C.影響與衝擊:
(A)移民潮的發生。
(B)使得工業革命時期成為歐洲史上人口流動最劇烈的時期。
(2)中產階級的興起
A.時間:工業革命時期。
B.特徵:
(A)具有共同觀念或態度。
(B)反對特權階級,傳統的鄉紳趨於沒落。
(C)以城市為主要活動場所:造成十九世紀歐美文化的主流。
(3)都市化現象的普及:因人口大量增加,加上工業興起促使都市成長,人口由鄉村向都市集中尋找工作機會。
(4)普羅(大眾)文化的出現:
A.因社會財富增加,故打破以往只有貴族才有休閒文化的慣例。
B.大眾文化(popular culture)出現,過去的貴族文化走向大眾化與通俗化。
C.對象以新興的中產階級與大量的勞工階級為主要消費族群。

二、各派主義的發展

1.浪漫主義(約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中):
(1)起源:流行於十九世紀前期。十八世紀後期,在日耳曼地區發生的文學改革運動,史學家受浪漫主義影響,開始主張歷史之是不只要用科學方式加以了解,而且要靠直覺來感受。第一個引用浪漫主義來思考歷史的,一般認為是普魯士的哲學家「赫德」。
(2)特質:浪漫主義最早出現在藝術領域,後來逐漸成為一種時代的象徵,是一股對於理性主義(啟蒙時代)的反動。因其讚頌民族文化的傳統與精神,故有學者認為,浪漫主義是後來民族主義興起的原因之一。
(3)浪漫主義的先驅:「盧梭」要求人應該要「回到自然」,去體會人內心的感情(直覺或感覺)來彌補理智之不足,並強調感性的重要。
(4)與其他主義相同之處:
A.與自由主義之相同處:皆欲突破過去傳統和法規的藩籬。
B.與保守主義之相同處:皆認為訴諸直覺與誠信的宗教是必要的。
C.與民族主義之相同處:以情感為行動指導的態度。
(5)十九世紀前期的藝術風格的展現:
A.以新題材和新技巧來表達個性和情感,在繪畫方面重視感情、色彩和熱情奔放。
B.代表:
(A)貝多芬為銜接新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最重要的音樂家。
(B)波蘭音樂家蕭邦是浪漫主義時期音樂的代表人物,是最受歡迎的鋼琴家之一,著名作品有「小狗圓舞曲」、「波蘭舞曲」等。
(C)匈牙利音樂家李斯特,浪漫主義時期代表之一,擅長鋼琴曲,受到貝多芬與蕭邦等人影響。在匈牙利被視為民族英雄,一生創作超過700首作品。
(D)法國畫家德拉克洛瓦代表作《領導民眾的自由女神》。
(E)把浪漫主義發揮到極致的是大歌劇。
2.現實主義(十九世紀):
現實主義又被稱之為寫實主義,在不同領域內運用相當廣泛,其取材對象與靈感來源為工業革命發展後,社會中的許多悲慘情景。
(1)文學上的現實主義:法國古斯塔夫‧福樓拜,最有名的作品為《包法利夫人》,被視為法國重要的現實主義派作家
(2)繪畫上的現實主義:具有正視社會現實之客觀態度,以法國米勒的名畫《拾穗者》最著名。
(3)戲劇上的現實主義:亨利克•易卜生是挪威最重要的劇作家,因開創現代戲劇的先河而被譽為「現代戲劇之父」,現實主義是現代戲劇的主流。
(4)國際關係上的現實主義:與理想主義相對,認為國家都是追求自我利益的,國際體系是處於無政府狀態,代表人物有馬基維利、霍布斯與俾斯麥。
3.保守主義(十九世紀):
由歐洲王室和貴族所主張,其重視社會團體的主張成為日後社會主義的根源。保守主義在思想上有三大核心:
(1)強調傳統與歷史在政府及政治上的重要性,認為國家應由世襲的君王和貴族統治。
(2)政治改革需要經驗(經驗乃由傳統和歷史中得到)。
(3)宗教為維持社會秩序的基礎。
4.自由主義(十九世紀):
由中產階級(包括西、葡、義、俄等國的低階軍官)所主張。自由主義者的共同特質有:
(1)希望改變既有秩序,有變動才有進步。
(2)他們都由啟蒙思想和法國革命中獲得力量。
(3)提倡自由:至少包括個人自由。
(4)主張平等:法律上的平等,而非經濟上的。
(5)贊成有限的民權:強調以公民社會的力量約束政府。
5.民族主義(十九世紀):
十九世紀後半歐洲的政治史,就是許多民族追求獨立,建立民族國家的過程。在此背景下,一種以國家的組成應以民族為單位主張訴求的民族主義於焉形成。十九世紀民族主義蓬勃之因:
(1)受到法國大革命與拿破崙戰爭的激發。
(2)維也納會議之土地劃分:種下十九世紀後半期,乃至於二十世紀民族運動的種子。
6.烏托邦社會主義:
(1)柏拉圖的理想國:
A.是西方歷史上第一部有系統地探討政治、政府、社會、教育與公民道德的著作。
B.多數重要社會思想家的言論,都是以柏拉圖的藍圖作為出發點。
(2)《烏托邦》一書的作者:《烏托邦》由英國政治哲學家摩爾所著(靈感來自柏拉圖)。
(3)代表人物:
A.法國的聖西門、傅立葉、白朗。
B.英國的歐文:曾建立相當成功的合作社會。
(4)共同缺點:過分相信人性本善,低估人類社會制度的複雜性。
(5)基本原則(為後來社會主義所承襲):
A.基本上肯定人性本善,所以主張只要變更社會制度及分配原則,便不難化解貧富間之差距。
B.經濟上自由競爭是錯誤的政策。
C.社會階級的存在是歷史上最重要的因素。
D.政府有義務負責解決人民物質生活的問題。
7.馬克思主義:
(1)共產黨宣言(1848年):由馬克思與恩格斯共同發展,為其社會主義立下基礎。
(2)資本論:馬克思於西元1878年出版其重要著作《資本論》。
(3)馬克思的重要主張:
A.唯物史觀:物質生產方式決定人類社會、政治和精神的特質。
B.階級鬥爭論:階級是人類社會組成的要素,階級間的鬥爭是歷史發展的模式。
C.唯物辯證法:不論鬥爭或發展,都遵行一定法則。
D.社會主義進化論:
E.剩餘價值論:一切財富均為工人所創造,工人創造物品的價值與所獲工資間之差額,就是資本家的不義之財。
(4)缺點:太相信制度的改變為人類社會進步的唯一途徑,而不相信人的自由意志。
(5)影響:成為十九世紀末期以來,對世界政治和社會影響最大的一種政治學說。
8.社會進化論:
社會進化論早自希臘時代即已有人主張,不過仍以十九世紀的達爾文為代表。社會進化論的中心思想即自然選擇,也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演化原則。
社會進化論對後世的影響有:
(1)適者生存的理論被用來解釋所有的社會現象。
(2)民族主義、種族主義和帝國主義者也用它來解釋他們的侵略行為。
(3)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出現:達爾文的理論被應用到社會現象上。
9.孔德的人文社會科學理論:
孔德的人文社會科學理論為十九世紀人文社會學立下科學基礎。
(1)主張:人類歷史發展可分三大階段:
A.神學階段:尋求宗教解釋。
B.形上學階段:尋求哲學意義。
C.實證階段:用科學、客觀而精確的觀察、歸納,並產生通則,才可得到正確的知識。
(2)影響:
A.將實證方法應用到人類社會上,開社會學風氣之先。使所有的人文社會學科,都認為科學的研究方法和普遍通則的產生,是研究者努力之目標。
B.研究者須力求客觀,保持一種價值中立的立場。
C.實證主義在英、法及其他各國各有其獨特的見解,相同點是它是種反神學、反形上學,主張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知識。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