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5

作者:陳毅弘、陳亦凡、龍玉雲

世界地理-5

美洲

一、加拿大

1.自然環境:
(1)地形:加拿大全境絕大部份在在45°N以北,只有渥太華向西南經多倫多至溫莎一帶,形如半島,位在45°N以南。
A.西部崎嶇山地:
(A)冰河地形:濱海的海岸山脈,受冰河刻蝕,沿海有峽灣及水道。
(B)火山地形:海岸山脈以東的落磯山脈間,有不少高原和谷地,最南的哥倫比亞高原,是火山熔岩堆積而成,高原南部是美國國境。
(C)育空地方西南角的勞根山,高6050公尺,是加境最高峰。
B.中部湖泊大平原:本區面積最廣
(A)冰河地形:第四紀大陸冰河覆蓋本區,冰流向四方滑動,刻蝕地表,使本區成為面積最大的湖泊平原。
(B)加拿大盾地:中央部分稱為加拿大盾地,因平原之下為古老結晶岩地塊,地質堅硬,阻擋外來的地殼掀動,使地表長期保持平坦,作用有似盾牌。
C.東部冰蝕高原:
(A)冰河地形:東部的拉布拉多高原,下方為古老結晶岩塊,受地殼掀動,隆起成平緩的高原,再受冰河侵蝕,產生冰蝕谷和冰磧丘。
(B)沈降海岸:高原東南側有許多平行河流,部份高原沈降為半島與島嶼。
(2)氣候:
A.氣溫:
(A)地處高緯,冬季極地大陸冷氣團南下使冬季嚴寒,長達六個月。
(B)西海岸受阿拉斯加暖流影響:氣候溫和,沿海冬不結冰。
B.雨量:
(A)受阿留申低氣壓影響,西岸多雨。
(B)落磯山以東因背風雨量減少,但夏季雪水融化可供畜牧或種植春麥。
(C)大平原中北部年雨量只有300公釐,居民以漁獵、伐木、開礦為生。
C.天然植物:
(A)苔原帶:在北極海沿岸地區,生長苔蘚植物。
(B)森林帶:大平原中部及西部山地為針葉林。
(C)冷溫帶溼草原:位森林帶以南,是加拿大主要農業帶。
2.人文環境:
(1)民族與宗教:加拿大人六成以上是英裔,三成是法裔,將近一成是亞裔人士。官方語言是英語和法語,主要信仰是基督教,約五成天主教徒與四成新教徒。
(2)產業活動:
農業    全境農地面積不到10%。
1.生長期只有三個月,故加強育種使春麥由播種至成熟只需85天。
2.農業人口僅占總人口的2%,故採大規模機耕。
3.春麥由草原三省向北延到和平河流域,為全世界緯度最高的小麥生產帶,加拿大是世界重要糧食出口國之一。
林業    加拿大為世界主要紙漿及新聞紙的供應國,林地面積占陸地面積的37%,生產以針葉林的軟木材為主。
漁業    三面臨海,東西兩側均臨大漁場。
牧業    毛皮獸生產的毛皮輕柔溫暖,售價高昂,是加國一大富源。
能源    石油與天然氣產於大草原西部的艾德蒙吞附近,由輸油管輸至溫哥華及聖羅倫斯河流域各工業城。
工業    對美國依賴甚深,80%的工業投資和技術均來自美國。其礦產豐、能源豐沛廉價,聖羅倫斯河兩側,大湖沿岸,及西部山地都是能源生產地。且交通方便,海輪可由歐洲各港直達大湖區,和美國之間運輸更容易。
(3)主要城市和景點:
A.渥太華:加拿大首都。定其為首都的理由是定都於此是平衡英裔、法裔居民的聰明妥協之舉;渥太華正好介於多倫多和魁北克城之間(距離這兩個城市都是500公里),並且來往兩邊都非常便利,由於加拿大的英裔與法裔人士背景大相逕庭,法語區的獨立運動始終持續,定都於渥太華對國內兩方都是一種妥協的選擇。
B.蒙特婁:在法語世界裡是僅次巴黎的第二大城,又稱小巴黎。濱聖羅倫斯河,水陸交通中心,雖其貨運港功能已漸漸被內陸多倫多所取代,但該市工商業均盛。舉辦過世界博覽會、冬季奧運,是知名的國際城市。
C.    溫哥華:位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西南海濱,因有暖流(阿拉斯加暖流)調劑,氣候良好,加國西岸第一大商埠,華僑聚集地。

美國

1.自然環境:
(1)地形:
A.東部:山嶺平原區。
阿帕拉契山斜貫美國東南部,平均高度一千餘公尺,起伏緩和,為一深受侵蝕的老褶曲山脈。山間多通谷,利於沿海平原進入中部大平原。阿帕拉契山脈東南側,是西歐移民最先進入美國最先開發之區。
B.中部:大平原。
位於阿帕拉契山脈和落磯山脈之間,面積遼闊,約占美國疆域之半。平原之北為五大湖區,平原之南則是因陸沉所成的墨西哥灣。
C.西部:高山盆地區。
介於海岸山脈和落磯山脈之間,北部為哥倫比亞熔岩高原,是美國火山活動最多之處,中部為加州中部谷地,大鹽湖盆地,南部則是科羅拉多高原。
(2)氣候:
A.東部大西洋沿岸氣候:南部因受墨西哥灣流及夏季暖濕東南風吹入,溫暖潮濕。北部受拉布拉多寒流影響,寒冷潮濕,冬季有大雪。
B.中部大平原:地勢平坦,冬季冷氣團寒流南下,夏季自墨西哥灣北上的暖氣團,深入密西西比河上游,完全沒有阻隔,故大平原地區冬夏氣溫的變化劇烈,深具大陸性氣候特色。
C.西部太平洋沿岸及山地氣候:
(A)南段沿海(如舊金山、洛杉磯)冬雨較多,因外海有加利福尼亞涼流南流,氣溫水溫較低,為地中海型氣候。
(B)北段沿海(如西雅圖)因處迎西風帶,雨量較多,為溫帶海洋性氣候。
(C)內華達山脈以東因山勢高,截留西風帶來的水氣,故形成沙漠。
2.人文環境:
(1)民族、語言、宗教:
A.美國人口已超過3億人,大多數的美國人是歐洲白人移民的後代,由於非白人的移民以及少數族群的高出生率的緣故,白人比率正在逐漸下跌。美國原住民如印第安人則有440萬人。亞裔美國人是第三大的少數族裔,其中最大族群為猶太人。拉美裔人是美國第一大的種族族群。非裔美國人遍佈全美,以南方的黑人區為最大。主要來自非洲。
B.由於美國在殖民地時期嚴格限制只能信仰基督新教,基督新教的影響力至今在美國仍舊強大。以信仰人口數而言,新教徒人數約佔人口五成。官方語言為英語,由於拉美裔移民人數龐大並且逐漸增加,西班牙語也日漸重要。
(2)產業活動:
A.農業:企業化和機械化的美國農業。農產品視為商品出售,每一農民生產量大,農業人口少,單位面積的生產量最低。玉米、小麥、糖、菸草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半數。
中部大平原    •    玉米帶:東起俄亥俄州,西至內布拉斯加州。主供飼料與生質燃料。聖路易是玉米帶貿易中心,芝加哥是全美第一屠宰工業中心。
•小麥帶:大平原西部,北植春小麥,南植冬小麥,是世界最大小麥區。聖保羅、明尼亞波利、堪薩斯皆為小麥麵粉工業集散中心。
•酪農帶:玉米帶以北,小麥帶以東。因降雨較豐,宜栽培人工牧草和根莖,乳牛飼養甚盛。威斯康辛州為美國最大的牛油和乾酪產地。
南方棉花農業    氣候溼熱、陽光充足、無霜期在二百天以上。是棉花種植最佳地點。今天大多非裔美國人都是當初美國南方棉花業的人力需求而帶來的奴隸。
熱帶水果    南方墨西哥灣沿岸及弗羅里達半島終年濕潤,不宜種植棉花,作物以副熱帶的水果,甘蔗、稻米為主。
地中海氣候帶    加州的地中海氣候區適合種植葡萄、橄欖、柳橙等地中海作物,今日的加州葡萄酒在世界酒區中也有一席之地。
B.交通:鐵路總長占全球鐵路總長的29%,以貨運為主。公路網四通八達,其總長是全球第一。汽車是最大眾化的交通工具。但境內的長程運輸,空中交通更是繁忙。以乘客量而言,在2004年全世界前30個最繁忙的客運機場中就有17個位於美國,包括了排名第一的亞特蘭大國際機場。以運貨量而言,在同一年裡,全世界前30個最繁忙的貨運機場就有12個在美國,包括了排名第一的孟菲斯國際機場。
C.工業:
(A)東北五大工業區:區內工業占全國的70%。
新英格蘭工業區    以波士頓為中心。
紐約州中部工業區    包括紐約、羅徹斯特、布法羅。
大西洋沿岸工業區    包括費城、巴爾的摩。
克利夫蘭及匹茲堡工業區    阿帕拉契山的煤田,蘇必略湖西岸和南岸的鐵砂,使該區的匹茲堡成為世界鋼都。
密西根工業區    底特律為美國最大的汽車製造中心,密西根湖西南岸還有芝加哥、密耳瓦基工業城。
(B)南部工業區:
鋼鐵工業    阿帕拉契山南段盛產煤、鐵,阿拉巴馬州的伯明罕為鋼鐵中心。
原子能武器工業    利用田納西河流域廉價的水電,產生阿拉巴馬州北部及田納西州的原子能武器工業。
石化工業    路易斯安那州、德州、俄克拉荷馬州盛產石油和天然氣,德州的達拉斯、休斯頓,俄克拉荷馬州的土耳沙皆為石油工業城。
(3)主要城市:
A.紐約:
(A)紐約是美國最大城市及第一大港,同時大紐約也是世界第一大都會區。位於美國大西洋海岸的東北部。紐約華爾街流動全球40%的財政基金,其證券交易所是世上最大的證券交易所。華爾街一處主導全球的金融與經濟,時代廣場被稱為世界的十字路口。
(B)紐約帝國大廈是最長時間位居全球最高大廈的建築。大都會博物館為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另有中央公園、洛克菲勒中心、自由女神、紐約植物園都是著名的觀光景點。同時紐約也是當代藝術的重鎮,紐約時尚週與米蘭時尚週齊名,娛樂性的百老匯秀與實驗性的外百老匯秀是當代表演藝術自成一格的核心。林肯中心是全美最大的藝術中心,大都會歌劇院與紐約愛樂皆世界知名。
B.洛杉磯:
(A)美國的第二大城,僅次於紐約市。今天的洛杉磯結合附近各郡成為大洛杉磯都會區,超過一百個大小城鎮,人口超過一千八百萬人。
(B)由於地中海型氣候的優勢,加上洛杉磯附近地理變化多,有山有海,取外景非常容易,因此漸漸成為了電影業的重心。好萊塢位於洛杉磯,該城以電影製作和相關所有美術、動畫產業聞名全球。
C.芝加哥:芝加哥位於美國中西部伊利諾州,東臨密西根湖,大芝加哥都會區人口超過900萬,是美國第三大都會區。芝加哥地處北美大陸的中心地帶,為鐵路、航空樞紐。期貨和商品交易中心位於芝加哥,使其世界影響力始終不墜。

中美洲

1.範圍:
含墨西哥、墨西哥以南中美地峽區,以及西印度群島(含巴哈馬、大小安地列斯群島等直達南美洲東岸的島群)三個部份。
2.地形與氣候:
3.人文環境:
(1)民族、語言、宗教:
A.墨西哥有60%的居民為印歐混血人,30%為印地安人後裔。
B.中美地峽諸國居民則多屬印地安人、西班牙人或是兩者混血的後裔。
C.西印度群島一帶多屬非洲後裔的黑人或混血種,古巴、波多黎各有不少白人後裔;千里達則是印度人後裔。
D.中美洲各國由於曾是西班牙殖民地,大多以西班牙語為母語並信仰天主教。西印度群島一帶則有保留少數非洲傳統信仰。
(2)產業活動:
A.墨西哥:經濟以農業為基礎,境內多沙漠與山地,可耕地僅佔全國15%面積。首要作物為玉米,佔耕地總面積2/3,棉花產於北部科羅拉多河三角洲,及格蘭特河沿岸平原。
B.中美地峽國家:城市多集中於山間盆地,平原地區人口稀少。糧食作物以玉米為主。由於美國的資金援助與產品需求,熱帶栽培業為當地主要產業,如香蕉、咖啡等。
C.西印度群島國家:熱帶栽培業。古巴是世界第二位蔗糖產國。古巴菸草品質優良,哈瓦那雪茄與菲律賓的呂宋菸齊名。海地以咖啡為主要的出口貨,牙買加和波多黎各則以甘蔗為主。

南美洲西北部

1.範圍:
含厄瓜多、秘魯、哥倫比亞、委內瑞拉、玻利維亞、蓋亞那、蘇利南等國家。
2.自然環境:
(1)地形:
A.南美西部:安地斯山脈北段由哥倫比亞開始:沿西岸向南伸展,山勢南高北低,故河流向北注入加勒比海。其山脈分為三:即東方山脈、中央山脈、西方山脈,高度均在2000公尺左右。
B.南美北部:
圭亞那高地    原為古老的褶曲山脈,經長期蝕為準平原,再受安地斯造山運動影響而隆起。位於委內瑞拉南部。最高度為2500公尺,起伏平緩,逐漸向東低降。
奧利諾科盆地    介於圭亞那高地和麥里達山脈之間,奧利諾科河自西向東流,注入大西洋。
馬拉開波湖盆地    介於麥里達山脈和安地斯山脈之間,馬拉開波湖有天然水道通加勒比海,實為一潟湖。該地區為石油產地。
(2)氣候:
A.南美北部:圭亞那高地及哥倫比亞中部,因緯度低,炎熱多雨,為熱帶雨林氣候。奧利諾科盆地,冬季雨水較少,為熱帶莽原氣候。
B.南美西部:即安地斯山地北段,氣候較複雜。
(A)北緯5度至赤道段的安地斯山西坡,受海洋及地形影響而多雨,是熱帶雨林氣候。
(B)安地斯山地氣候涼爽,少變化,是為熱帶高地氣候。
(C)南緯5度至32度的太平洋沿岸平原,安地斯山西坡和玻利維亞高原一帶,因為背對信風帶,又是秘魯涼流經過區,導致水氣不足,為熱帶乾燥氣候。
3.人文環境:
(1)民族、語言、宗教:本區由於殖民地的歷史影響,居民比例最高者為歐洲白人與印地安人的混血兒。人數次多的是白人,除了殖民時代居民的後裔外,亦有許多二十世紀後來自歐洲的移民。人數第三多的是原住民印地安人,在安地斯山區與亞馬遜河流域仍保持他們傳統的生活方式。
該地區多以殖民母國語言為其官方語言,大多國家是西班牙語,蓋亞那為英語,蘇利南為荷語,法屬蓋亞那則是法語。宗教部份除少數保留的傳統信仰外,天主教為絕對優勢信仰。
(2)產業活動:
農牧業    
•2000m以下:山坡地和平原以熱帶栽培業為主。哥倫比亞咖啡產量全球第二。
•2000m以上:安地斯山西麓的祕魯因氣候乾燥盛產棉花。但高度更高的山區,寒帶草原一帶則以駱馬為其特產。
漁業    
祕魯涼流帶有豐富的食料,使祕魯沿海鯷魚匯集。
礦產    
•金屬礦:
玻利維亞的銻、錫、鎢產量均居世界第一。
圭亞那一帶盛產鋁土。
•石油:祕魯北部海岸塔拿拉、委內瑞拉馬拉開波湖。
•肥料:秘魯沿海島嶼的鳥糞為天然磷肥。
(3)主要城市與景點:
A.波哥大:哥倫比亞首都。是南美洲發展最快的都市。有許多殖民地時代的巴洛克風格建築,修道院與教堂各有特色,如鹽教堂是由鹽晶雕刻而成。也有許多博物館,如金博物館展出許多當地在十五世紀發現的金製藝品。
B.庫斯科:祕魯古都,高3399m。是秘魯東南方的城市,座落在安地斯山的山谷中,是古老印加帝國的首都,也是印加文明的商業、農業與宗教中心。今日的庫斯科仍可以看見印加文明的遺跡,如宮殿、紀念碑、寺廟等。是聯合國指定世界遺產。

南美洲東南部

1.範圍:
南美東部的巴西,與南部、東南部烏拉圭、巴拉圭、阿根廷、智利等國家。
2.自然環境:
(1)地形:
A.亞馬遜盆地:北有圭亞那高地,西為安地斯山脈,南為巴西高原,中為亞馬遜河流域,範圍廣,支流眾多,流量宏大,為全球第一。
B.巴西高原:為蝕餘的古陸塊降起,東側較陡,臨海處多陡崖,內陸成緩坡。
C.拉布拉他河平原:巴拉圭河自北向南貫穿巴拉圭,在巴拉圭南境和東南的巴那河相會,改稱巴拉那河。巴拉那河在阿根廷的巴拉那以下,和烏拉圭河相會,改稱拉布拉他河,河口寬廣,成喇叭口。
D.彭巴草原:位於南緯35度以南,介於拉布拉他河谷平原和巴塔哥尼亞高原之間,當地稱為彭巴,意即無樹草原。土層深厚,土壤肥沃,生長期在半年以上,為宜農宜牧的精華區。
E.巴塔哥尼亞高原:位彭巴區以南,西倚安地斯山脈。由於位在盛行風的背風側,沿岸又有福克蘭寒流,故形成南美洲唯一的溫帶沙漠區。
F.安地斯山區:安地斯山脈愈向南行,愈形緊湊,東麓屬阿根廷,西麓屬智利。智利在南緯41度以南海岸曾受冰河侵蝕,形成峽灣。
(2)氣候:
熱帶雨林氣候    赤道橫越故使亞馬遜盆地全年高溫多雨。
熱帶莽原氣候    南緯5度至30度之間的巴西高原一帶。
熱帶沙漠氣候    智利北部,副熱帶高壓與秘魯涼流造成沙漠。
溫帶地中海型氣候    智利中部,氣候溫和,是農業精華區
溫帶海洋性氣候    智利南部,終年冷濕。
溫帶草原氣候    彭巴草原,溫暖濕潤,是南美洲精華農牧區。
溫帶沙漠氣候    阿根廷南部巴塔哥尼亞高原一帶。
3.人文環境:
(1)產業活動:
A.巴西:熱帶栽培業為南美第一。
(A)農業:以大面積,單一作物的熱帶栽培業為主。咖啡與蔗糖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咖啡、蔗糖、香蕉、黃豆為主要出口的四大作物。農業人口占全國人口總數的44﹪,農產品出口值占出口總值的75﹪。
(B)礦業:集中在東南部的聖佛蘭西斯科河上游一帶的明那斯州。伊塔比拉所產的鐵砂由維多利亞港及里約港輸出。
B.巴拉圭:以農牧業為經濟基礎。
(A)農業:土壤肥沃,農業區集中在亞松森至南部英卡那森之間。
(B)水電:巴拉那河上的瓜伊拉瀑布,位在巴拉圭和巴西邊界上,水力資源豐富。
C.烏拉圭:
(A)畜牧業:夏涼冬暖,雨量適中,有許多長草掩覆的平緩丘陵。有牛油王國之譽,肉類輸出在南美諸國中,僅次於阿根廷。
(B)農業:以小麥為主。
D.阿根廷:集中於彭巴草原。
(A)畜牧:位東南部,產牛、羊肉及乳酪,供首都區之需要。
(B)農業:是南美最大小麥產國,羅沙略則產玉米,主銷歐洲作為飼料。首都外圍地區則有酪農、蔬菜、水果栽培等精緻農業。
E.智利:
(A)硝石產於海岸山脈和安地斯山脈之間的狹長盆地,製氮肥料的原料。
(B)石油則產在麥哲倫海峽。
(2)主要城市與景點:
聖保羅市    
以聖多斯為外港,是巴西第一大城,咖啡集散地和工業中心。
里約    
臨瓜拿巴拉灣的港口,有世界最美城市之譽,巴西舊都,第二大城。
巴西利亞    
巴西首都,位高原內陸,為促進內陸高原的開發而興建。
布宜諾斯艾利斯    位拉布拉他河口南岸,阿根廷首都,及南半球第一大城。
聖地牙哥    
位智利中部,智利首都,以西北方的法耳巴拉索為外港。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