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5

作者:陳毅弘x陳亦凡x龍玉雲

世界地理-5

非洲

一、北部非洲

1.範圍:
(1)包含尼羅河谷地國家(埃及、蘇丹),撒哈拉沙漠(利比亞、西撒哈拉),以及亞特拉斯山脈國家(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
(2)非洲大陸為一塊古老的堅硬基岩,迄今仍有約1/3的地面有前寒武紀形成的結晶岩層露頭。這些古老堅硬的結晶岩構成了堅強的盾地,使得地形不易受到造山運動的影響,所以非洲的地表少見摺曲和斷層山地,多為單純的高原地形,少見平原。
2.尼羅河谷地:
(1)自然環境:
A.成因:尼羅河為非洲最長的河,其西源自白尼羅河,東源藍尼羅河,兩河相會於卡土穆。卡土穆至亞斯文間,地形起伏較大,有一連串瀑布。亞斯文以下地勢平坦,有航運之利,開羅以下作扇形分流,成一大三角洲。
B.氣候:
(A)蘇丹中南部:為熱帶莽原區,雨量由南向北遞減,乾濕季節分明。
(B)蘇丹北部和埃及沙漠區:地形平坦,日照強烈,年雨量100公釐以下,夏季沙漠高熱,形成局部的低氣壓,氣流乾燥,並挾有大量灰沙北吹,稱「坎辛風」。
(C)地中海沿岸:沿海狹長地帶,夏溫稍低,冬季有雨,具地中海氣候的性質。
(2)產業活動:
A.農業:
(A)糧食作物:以稻米、小麥、玉米為主,稻米有餘可供外銷。
(B)經濟作物:以棉花為主,埃及、蘇丹均是棉花出口國。
B.工礦業:
(A)石油:蘇伊士灣沿岸、尼羅河三角洲,為非洲最早的產國
(B)鐵砂:產於巴哈里亞綠洲。
(C)工業:原農產加工和紡織為兩大支柱,重工業近年迅速發展。
(3)主要城市與景點:
埃及在古代是世界最輝煌的古文明之一,目前有六項聯合國指定世界文化遺產在其境內。
A.阿布米奈:
位於亞歷山大城,西元3世紀時,建立在一位殉教者亞歷山大米納斯的墳墓之上。是早期基督教的聖城。其遺址分布很廣,考古學家已挖掘出一個完整的城鎮。由於目前城市地面沈降問題,大量建築物倒塌,所以2001年被納入世界瀕危遺產名錄。
B.底比斯:
在埃及新王國時期,被古希臘詩人荷馬稱為「百門之都」的底比斯。其城市興衰是整個古埃及歷史的縮影。底比斯橫跨尼羅河兩岸,右岸是當時古埃及的宗教、政治中心。底比斯的左岸是法老們死後的安息之地。
C.開羅伊斯蘭老城:
建於十世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伊斯蘭城市之一,位於現代開羅的東部,包括愛茲哈爾清真寺、薩拉丁城堡等著名伊斯蘭古蹟。
D.孟菲斯:
位於開羅以南,古代下埃及的城市,相傳是埃及首位法老美尼斯所建。古王國時期一直為埃及的首都。直至新王國時期才被底比斯取代。埃及現存的八十多座金字塔,主要就分布在吉薩、薩卡拉及孟斐斯。
E.努比亞遺址:
該區為古埃及法老王拉美西斯二世興建的阿布辛貝神殿、納菲塔莉神殿。1960年代,埃及政府為了解決尼羅河每逢夏天都會氾濫的問題興建亞斯文水壩。聯合國發起國際救援運動,花了將近20年時間,將兩座神殿以岩石切割方式上移200公尺重建,才使遺跡免遭淹沒。
F.聖凱瑟琳修道院:
位於西奈半島。該處曾是《聖經》記敘摩西接受十誡的地方,現在已成了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和睦相處的象徵。西元1106年,埃及法蒂瑪王朝的統治者歐麥爾在修道院中建造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清真寺。故使該地成為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大宗教的共同相處的精神典範。
3.撒哈拉沙漠:
(1)成因:
撒哈拉沙漠形成於250萬年前,是世界最大沙質荒漠。形成原因如下:
A.北迴歸線經過,副熱帶高壓帶盛行乾熱的下沉氣流,且非洲大陸南窄北寬,受下沉氣流影響的範圍大,乾熱面積廣。 
B.乾燥信風,北非與亞洲大陸緊鄰,東北信風來自亞洲大陸方向,未攜海洋水氣,使北非更加乾燥。 
C.西岸有加那利寒流經過,溫度降低且乾燥,故沙漠靠近西海岸。
D.非洲地勢單一,故緯度與風帶影響範圍極大,不易出現地形變數。
(2)氣候:
A.雨量極少:有連續多年無雨的紀錄,年雨量經常少於50公釐。
B.日照極長:每天日照10小時以上,許多地方總雲量不到一成。
C.氣溫高、溫差大:日照強,又缺乏植被覆蓋,空氣溼度小,因此白天氣溫上升極快。在北非曾有高達58℃的紀錄,夜間整夜無雲,地面輻射強,散熱快,故地面寒冷偶結霜。日溫差可達15ºC~30ºC。
4.亞特拉斯山脈國家:
(1)地形:
亞特拉斯山為新褶曲山脈,與海岸平行,山脈以北有狹窄的平原,是本區精華區域,以南為撒哈拉沙漠。最高峰為托布卡峰,高4167公尺。
由於本區南部倚亞特拉斯山脈,且有沙漠隔阻,與非洲其他部分交通不便。北部面對歐洲,僅以狹窄的直布羅陀海峽相隔,地中海成為交通大道,使本區深受歐洲的影響,為地中海西方文化的一部分。有馬格里布國家的說法,即西方之國。
(2)氣候:
為傳統典型地中海氣候。夏天因副熱帶高壓帶的沉降氣流故乾燥,冬天來自大西洋的溫帶氣旋通過直布羅陀海峽,為本區帶來豐富水氣。
(3)產業活動:
A.農牧業:
(A)雨季作物:冬季種大麥、小麥,在本區耕地中所占面積最大。
(B)耐旱樹木:如橄欖樹、無花果樹、軟木橡樹。突尼西亞橄欖油產量居世界第四位。
(C)灌溉作物:如葡萄、柑橘、蔬菜、花卉等。
B.礦業:
(A)石油:阿爾及利亞產地在撒哈拉區。
(B)磷灰石:摩洛哥最多,突尼西亞次之。
(C)鐵砂:阿爾及利亞的提比沙山。
(4)民族、語言、宗教:本區由於長期被阿拉伯帝國統治,均信仰伊斯蘭教。全區80%左右人口為阿拉伯人,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但因為地緣關係,法語與英語使用廣泛。阿爾及利亞尚有柏柏爾人居住,語言為柏柏爾語,是沙漠地區的游牧民族。

二、中部非洲與西部非洲

1.西部非洲:
(1)範圍:北起乾燥的茅利塔尼亞、南至溼熱的幾內亞灣。是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歐洲人殖民最早,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區。南歐、西歐的航海者,及其後的移民者,均沿非洲西岸南駛,先佔領海岸地區再向內陸開發。(內陸四國:馬利、尼日、查德、布吉那法索。)
(2)地形:由沿海平原與蝕餘高原交錯組成,尼日河流域最廣,流路最長,在河口形成三角洲,濱外沙洲棋布,水淺沙多,不利航行。
(3)氣候:沿海高地的雨量最豐沛,各地雨季的長短,約和海岸平行,距海岸愈遠,雨季愈短。象牙海岸沿海和奈及利亞沿海,終年有雨。因雨量調節,沿海氣溫變化較內陸為小。
(4)產業活動:
A.農業:熱帶栽培業:
可可豆    主產於象牙海岸、迦納、奈及利亞。
咖啡    產於象牙海岸。
油棕    奈及利亞產量次於馬來西亞,由哈科特港輸出。
香蕉    幾內亞、象牙海岸。
橡膠    奈及利亞、賴比瑞亞。
B.礦產:
鋁土    產於幾內亞,由首都柯那克里港輸出。
石油    產於奈及利亞東部沿海,產量非洲第一。
黃金    迦納出產黃金著稱。
鐵砂    主產於賴比瑞亞,次於南非,非洲第二位。
2.中部非洲:
(1)範圍:從撒哈拉沙漠與非洲大陸西部突起部分合圍的廣大縱深地區,不含非洲大峽谷西部。該地區水量完全依賴剛果河及其支流,流域面積僅次於亞馬遜河。
(2)地形:
A.周圍高原:四周高原,山地高度約1500公尺,將剛果河圍成完整盆地地形區。
B.剛果河沖積盆地:
(A)盆地古代為大湖,後在西南方切穿,湖水外洩始出露成陸。
(B)盆底高度約300~500公尺,由盆地到沿海平原,相差二、三百公尺,二者間形成不連續的陡崖,造成瀑布。
(C)剛果河在盆底流動,坡度小,多成網狀水系,甚至形成沼澤。
(3)氣候:
A.緯度影響:赤道橫貫中部非洲,使中部非洲介於南、北緯10度之間,故又稱為赤道非洲。典型的赤道氣候溼熱多雨,年溫差與日溫差均不大。
B.地勢影響:各地年雨量大多在1300~1800公釐,剛果河口巴那那地勢低,年雨量僅750公釐,而高聳的喀麥隆峰,年雨量高達10000公釐。
C.洋流影響:喀丙達一帶,因本吉拉涼流經過,冬季乾燥少雨。
(4)產業活動:
A.礦產:
(A)金屬礦:薩伊薩巴省以產銅聞名。
(B)鑽石:薩伊產量是世界第一位。
(C)能源:加彭、薩伊產鈾,剛果產石油。
B.農業與林業:本區農業多半是小農生產,不足自給。經濟作物方面,咖啡多由歐洲人經營;棉花於本區域亦有少量。此外出產一些橡膠和棕櫚油等。林產十分豐富,中非地區森林覆蓋率約30%,故該地區國家皆有相當程度的木材輸出。

三、南部非洲與東部非洲

1.南部非洲:
(1)地形:
A.南非高原:
(A)中部高約900公尺,是長期侵蝕的殘餘,向東漸高,稱高草原,是準平原面,上有侵蝕殘餘的島丘。
(B)龍山山脈阻擋東南信風,內陸形成喀拉哈里沙漠。在賴索托境內,有蘇塞斯峰,是非洲南部的最高峰。
B.西南非洲:
喀拉哈里盆地
(喀拉哈里沙漠)    在波札那境內,高度800~900公尺,雨量少,景象荒涼。
安哥拉高原    高度1500~1800公尺,剛果河源在北側,東南側為三比西河上源。
西南非沿海有兩條狹窄的沿海低地    
•安哥拉海岸地:位於西南非沿海北部,雨水多,物產豐,較寬廣。
•那米比海岸地:位於西南非沿海南部,較窄且荒涼,受沿岸本吉拉涼流影響,久以那米比沙漠著稱。
(2)氣候:副熱帶氣候位10°S~35°S之間,南回歸線橫貫中部,上有副熱帶高壓,空氣下沈氣流。
A.北部:熱帶莽原氣候,夏雨冬乾,林木稀疏。
B.南部:受東南信風影響。
(A)東南沿海:東南信風,使本區溫和濕潤,夏季多雨。
(B)龍山山脈以西內陸:信風受阻,喀拉哈里盆地東部,尚有草原,西部直達海岸多為沙漠。
C.西南部:受中緯西風影響,冬季降雨,屬地中海型氣候。
(3)產業活動:
牧業    乾旱區大,牧業興起早
•美麗奴羊:多毛綿羊,羊毛出口居第二位(南非)。
•卡拉庫黑綿羊:那米比亞因氣候乾燥,牧草缺乏,取其羔羊皮,成為世界羔羊皮主要供應地。
農業    
•南非積極開發水利,蓄水灌溉,實施機耕,改良品種。
•玉米:南非主食,集中東部的高草原區。著名玉米三角帶是卡羅來納、馬非京、雷第布藍間。
•西南沿海產地中海型作物:如葡萄、橄欖油、柑橘。
礦業    
•礦產豐富的原因:南非高原地下為古老的結晶性基岩,這些火成岩變質岩含有金屬礦。
•金屬:約翰尼斯堡東、西兩側為產金最多之地,
•鑽石:產地在橘河河床,慶伯利,普利托里亞一帶。
•能源:煤、鈾是南非採礦業和工業的基本動力。
(4)主要城市:
約翰尼斯堡    南非最大的礦業及工業中心,亦為南非第一大城,有「世界金都」之譽。
普利托里亞    南非的首都
開普敦    在南非西南沿海,為南非第二大港,及立法機構的所在地。
德爾班    位印度洋岸,為南非第一大港。
2.東部非洲:
(1)地形:
A.高原:
本區由許多高原組成,北起有衣索匹亞高原,索馬利亞高原,東非高原,阿伯達高原,坦干伊喀高原,莫三比克高原等。
B.地塹:
第三紀大規模的地層斷裂,形成著名的東非大地塹。
(A)東地塹:
北起約旦河谷,死海、紅海,經羅多夫湖至尼亞沙湖(又名馬拉威湖)。
(B)西地塹:
北起亞伯特湖,南至坦干伊喀湖。
(2)氣候:
由於本區地形多為高原高山,雖然赤道橫貫本區但氣溫受到高度影響故並不炎熱而涼爽宜人,屬熱帶高原氣候。但沿海低地地區則炎熱潮濕不宜人居。各地雨量均少,常見旱災。
(3)經濟活動:
A.熱帶栽培業:
低平的濕熱地區,以咖啡最重要,尚吉巴島的丁香占全球總量之半。模里西斯島:產蔗糖,以英國為運銷市場。
B.溫帶作物:
2000~3000公尺高原處產小麥、大麥、玉米、菸草等。

紐澳及大洋洲

一、澳洲與紐西蘭

1.澳洲:
澳大利亞意為南方大陸,位在南緯10度至40度之間。在世界各大洲中,面積最小,有島洲之稱。
(1)地形:
澳洲原為一古老陸地,受造山運動而隆起,東、西兩側特別明顯。
A.東部山地:
大分水山脈。山脈沿行東部沿海,由北向南,一般高度千餘公尺。東坡較陡,西坡較緩,最高峰是科修斯古峰。塔斯馬尼亞島是大分水山脈的餘脈,與澳洲隔巴斯海峽相望。
B.中部低地:
北起喀本塔利亞灣向南經艾耳湖盆地及墨累河谷地。地勢低平,原為一海灣,有不少湖泊遺跡。
C.西部高原:
高度在一千公尺以內,東西兩側山嶺高度介在1000~1500公尺之間。高原上多岩漠。
(2)氣候:
A.北澳:
北澳緯度低,大部分氣候炎熱,夏雨冬乾,為熱帶莽原氣候。但東北昆士蘭沿海狹窄地區為熱帶雨林氣候。
B.西南澳沿海:
圍狹小,只限於澳洲西南角的狹窄沿海地帶,夏雨冬乾,夏季受副熱帶大陸氣團控制,乾燥少雨,冬季因海洋氣團移入而降雨,是地中海型氣候區。
C.東南澳沿海:
分水山脈東南山麓的沿海地區。濱臨溫帶海洋,且受東南信風及地形漸高的雙重影響。為夏雨型暖溫帶氣候,人口密集,物產豐富,是澳洲的精華區。
D.中部氣候區:
沿海三氣候區以外的廣大澳洲內陸。南回歸線橫貫中央,南半球副熱帶高氣壓帶籠罩,多下沉氣流,年雨量不足250公釐,為乾燥的沙漠氣候以及半乾燥的草原氣候。
(3)產業活動:
A.農牧業:
澳洲地廣人稀,國內需求少,故農牧業產品均以外銷商品方式對外輸出。占出口總值的41%。
(A)小麥:主要農產品,每年大量輸出,主產於東南及西南沿海。
(B)牧羊區:在半乾燥昆士蘭省,由自流井供應水源。
(C)牧牛區:東南部氣候濕潤,墨累河谷的草地有大批乳牛。
B.礦業:
因其古老地塊的地質,礦藏豐富,出口值占其出口總額31%。
(A)金屬礦:銀、鎳、銅、錫:
產於新南威爾斯的斷山,昆士蘭的伊沙山。鋁土礦:產於塔斯馬尼亞島,產量居世界第一位。鐵礦:產於塔斯馬尼亞島和德貝附近,產量居世界第二位,十九世紀中期,澳洲黃金生產著名,如華僑稱墨爾本為新金山。
(B)能源:
鈾礦產於達爾文港附近和澳洲南部。石油和天然氣產於昆士蘭、澳洲西部、巴斯海峽。
(4)都市:
(A)雪梨:
位於東南沿海,澳洲第一大城及第一大港。
(B)墨爾本:
位於南岸,澳洲第二城。
(C)坎培拉:
澳洲首都,政治及文化都市。由於雪梨與墨爾本長期爭論何者應為首都,故最後定都於兩城中央。
2.紐西蘭:
位居中緯區,在南半球約南緯34-47度一帶。
(1)地形:紐西蘭有各種特殊地形,號稱是活的地理教室。
北島    為卡馬那瓦山脈縱貫,有活火山,島中央的陶波湖是一巨大火口湖。地熱資源豐富,建有地熱發電廠。
南島    山脈居中,以庫克山為主峰。山上有冰河地形,西南岸有峽灣地形。
(2)氣候:溫帶海洋濕潤氣候,深受海洋影響,島上的任一地點距海均不超過130公里。全年氣候溫和,夏季高溫不超過37ºC,冬季低溫在冰點上下。
(3)產業活動:牧業:為經濟基礎,有英國的牧場之稱。
A.牧重於農:因勞力不足,耕地面積僅為牧地面積的1/18。
B.牧羊場:分布背風少雨的東側山坡,實行野牧。
C.牧牛場:分布迎風多雨的西側山坡,乳牛與肉牛之比為1:4。
D.英國的牧場,因畜產品絕大部份外銷至英國。
(4)主要城市:
A.威靈頓:位北島南岸,濱科克海峽,為首都。
B.奧克蘭:位北島西北半島上,紐西蘭第一大城,第一大港。
C.基督城:位南島東岸,南島最大城,為支援南極洲科學活動的補給站。

二、大洋洲

1.太平洋:
太平洋為全球最大洋,北以寬58公里的白令海峽和北極海相通,南以寬廣的海面和南極洲相連。占全球總面積的1/3,相當於大西洋、印度洋面積總和。其附屬海面積1500萬方公里,占太平洋的1/2。
2.三大島群:
在廣大太平洋上的諸多群島,直線以經度180度線,橫線以赤道來畫分,可分為三大島群:
美拉尼西亞    黑人島之意。經度180度以西,赤道以南各島嶼。含新幾內亞島(大洋洲最大)、所羅門群島、新赫布萊群島、新喀里多尼亞島、飛枝群島。
大部份為大陸島,島上居民以黑人為主。
玻里尼西亞    多島之意。經度180度以東的大小島嶼。分十三群,以夏威夷群島、薩摩亞群島、社會群島、中途島最為重要。大部份為珊瑚礁島,地勢低平,面積狹小;小部份為火山島,如夏威夷群島由海底火山口噴發而成。
密克羅尼西亞    小島之意。經度180度以西,赤道以北各島嶼。含加羅林群島、馬紹爾群島、馬里亞納群島、帛琉群島(關島是馬里亞納群島中最南小島)。大多數為珊瑚礁島,各島地勢低平,面積不大。
3.產業:
生活原始,地處熱帶,土人以果實及魚蛤為生。各島經濟價值均不高,卻是重要的海空基地。
4.戰略意義:
太平洋美軍總司令部設在夏威夷群島上的檀香山,美國太平洋核心防線的前哨則在檀香山西方的威克島,和西北方的中途島。
美國的太平洋四角防線:
(1)東:夏威夷群島中歐胡島上的珍珠港。
(2)西:馬里亞納群島南端的關島。
(3)南:薩摩亞群島上的派哥派哥港。
(4)北:阿留申群島中的荷蘭港。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