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2

作者:陳毅弘、陳亦凡、龍玉雲

世界地理-2


亞洲

一、東南亞

1.範圍:
(1)中南半島:含越南、柬埔寨、寮國、泰國、緬甸等五國。(其中只有寮國不臨海)
(2)南洋群島:包括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汶萊、新加坡和東帝汶六國。
2.自然環境:
由北而南低降,逐漸變小,由大陸→半島→大島→小島,終至成為星羅棋布的一片島海,故地形破碎。
(1)地形:
A.中南半島西支:帕特開山和亞拉干山,南入海至安達曼和尼古巴群島。
B.中南半島中支:他念他翁山南延成馬來半島,是太平洋、印度洋流域的分界山。
C.中南半島東支:安南山脈。
D.南洋群島外側弧狀高山:
(A)馬來弧(蘇門答臘和爪哇南面)。
(B)菲律賓弧(菲律賓群島東面)。
(2)水文:
A.紅河:又稱富良江,屬太平洋水系
(A)在越南境內安南山脈東側。
(B)上游為中國的元江,下游為紅河三角洲,於海防附近注入東京灣。
B.湄公河:中南半島最長的河川,屬太平洋水系
(A)介於安南山脈和他念他翁山脈間,流經緬、泰、寮、柬、越五國。
(B)上游是中國的瀾滄江,下游為湄公河三角洲,於西貢附近注入南海。
C.昭披耶河:屬太平洋水系
(A)唯一一條上游不在中國者,整條河川都在泰國境內。
(B)源於泰國北部,下游為昭披耶河三角洲,於曼谷附近注入暹羅灣。
D.薩爾溫江:屬印度洋水系,五大河川中唯一沒有河口三角洲
(A)在緬甸東部,中穿撣部高原。
(B)上游是中國怒江,下游於緬甸毛淡棉附近注入安達曼海。
E.伊洛瓦底江:屬印度洋水系
(A)介於撣部高原和亞拉干山之間。
(B)上游是中國的恩梅開江和邁立開江,二江於密支那合流。下游為伊洛瓦底江三角洲,於仰光附近入安達曼海。
(3)氣候:
A.氣溫:為熱帶氣候,全年高溫,四時皆夏(因橫跨赤道兩側)。
B.雨量:受地形的迎風面與背風面影響雨量不均。菲律賓、爪哇等地區高山年雨量大於3000公釐,上緬甸、泰國東部則少於1000公釐。
3.人文環境:
(1)宗教文化:
A.中南半島(以佛教為主):
(A)中華文化:儒家思想在越南甚為普遍,影響最大。
(B)印度傳入的佛教文化:緬、泰、柬、寮各國,亦參混印度教色彩。
B.南洋群島(以伊斯蘭教為主):
(A)來自歐洲的基督教文化:菲律賓北部以天主教為主。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則有不少基督教徒。
(B)來自西亞的伊斯蘭文化:馬來半島、印尼(基本教義派)、和菲律賓南部的民答那峨島。
(2)產業活動:
A.農業:
(A)水稻業:伊洛瓦底江、昭披耶河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紅河三角洲。泰國為全球最大稻米輸出國,越南則為第二大。
(B)熱帶栽培業:歐洲殖民時代開始發展。今日馬來西亞與印尼佔全球橡膠產量的七成,爪哇與菲律賓為蔗糖業重地,而摩鹿加群島的香料自古馳名。
B.礦業:
(A)錫:馬來西亞最多,產於馬來半島。印尼產於邦加、新開島。
(B)石油、天然氣:印尼蘇門答臘、爪哇北部,汶萊,菲律賓巴拉望海域等盛產石油,緬甸則有豐富天然氣資源。
(C)玉石:緬甸硬玉、紅寶石、藍寶石等珍貴礦產均蘊量豐富。
(3)政治現況:
(4)主要城市:
A.新加坡:位於馬來半島南端的小島上,又名星洲。控制麻六甲海峽東口,扼歐、亞、非、澳四洲大洋航線要衝,為東南亞最大港,有東方直布羅陀之稱。陸上交通有橋樑和鐵路與馬來半島相通,是馬來半島和印尼錫和橡膠的總集散地。
B.曼谷:泰國首都,位在昭披耶河流域,市內繁忙的水上交通讓它有東方威尼斯的別稱。曼谷近年來被重點發展為世界旅遊的重要城市,不僅成為亞洲飛往世界各地的航運轉運點,其市內「高山路」更是全球自助旅行者的必遊勝地。
C.雅加達:印尼首都,位於爪哇島西北部,是重要的金融中心。但由於位於熱帶季風氣候區地勢又低,海平面上升與水患漸成為嚴重問題。
(5)重要景點:
A.人文景觀:
(A)吳哥窟:位於柬埔寨西北部,原本的意思是「毗濕奴的神殿」。西元802年吳哥王朝國王蘇利耶跋摩二世建造,原本的目的是做為王國的國都與國寺,建築時間約三十五年,是高棉古典藝術的完美表現,祭壇與迴廊為其兩大建築藝術特色。1992列入聯合國指定世界文化遺產。
(B)蒲甘:號稱萬塔之城,是緬甸蒲甘王朝的首都。蒲甘王朝是緬甸史上第一次統一,國力強盛、佛教文化盛行,故廣建佛塔,最高峰時該地有一萬兩千多座佛塔,至今仍有兩千多座,是個規模宏大的佛教聖地。
(C)婆羅浮屠:位於印尼爪哇島上的日惹附近。約建於西元八或九世紀之間,確定的年代、來源與建築目的均未有定論。「婆羅浮屠」這個名字的意思是「山頂的佛寺」。與中國長城、埃及金字塔和柬埔寨吳哥窟並稱為古代東方四大奇蹟。
(D)素可泰與大城:泰國是信仰歷史悠久的佛教國家,素可泰王朝與大城王朝所在的首都,今日都留下許多精彩的佛教建築。加上東南亞地區宗教多元,當地建築均揉合了印度教與傳統信仰的色彩,並可以看出兩大王朝興衰與戰爭的歷史紀錄。
(E)普拉巴蘭:位於婆羅浮屠附近,在爪哇島濃濃的伊斯蘭風情與婆羅浮屠富有哲理的佛教氣息中,是該區唯一的一個印度教廟宇。普拉巴蘭雖非盛名遠播的熱門景點,但也是聯合國指定的文化遺產之一。
B.自然景觀:東南亞國家除了寮國之外均臨海或為海島,美麗的海岸景色是全球旅客渡假熱門景點。泰國的普吉島巴東海灘、菲律賓長灘島、巴里島庫塔海灘與金巴蘭海灘,有熱鬧繁華開發完善的各色渡假村,也有寧靜純樸的原始海洋風貌,都是休閒渡假的好選擇。

二、南亞

1.範圍:
南亞指的是喜馬拉雅山脈以南的亞洲地區,又被稱為南亞次大陸或是印度次大陸。本區包括的國家有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蘭卡、尼泊爾、不丹以及馬爾地夫。這塊次大陸上有世上超過五分之一的總人口,是全球人口最多也最密集的區域,也是僅次於非洲撒哈拉地區以外最貧窮的地區。
2.自然環境:
(1)地形:
A.德干高原:
古老結晶岩地塊    第三紀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影響,邊緣成山,西高止山較東高止山高而長,地勢西高東低,河流多東注入孟加拉灣。
黑棉土    高原上的西北部,昔日火山熔岩風化而成(熔岩高原),是富礦物質的黑色土壤,適於植棉。
錫蘭島    島略似梨形,中央是結晶岩山地,四周平原是人口稠密及農業生產區域。
B.印度大平原:介於德干高原和北部高山區之間。
成因    地質時代是一條海溝,因兩側河流運入大量沖積物填塞而成。
東半部恆河沖積平原(印度)    包括恆河布拉馬普得拉河(上游為雅魯藏布江)的聯合三角洲。
西半部印度河沖積平原(巴基斯坦)    印度河中、下游因氣候乾燥成大印度沙漠,也稱塔爾沙漠。
C.北部高山區:平均高度為6000公尺。
喜馬拉雅山    是第四紀新褶曲山脈,主峰聖母峰(珠穆朗瑪峰),位西藏和尼泊爾國界上,高8848公尺。
大河源流區    南坡:多注入恆河,使恆河幹支分歧灌溉便利,為印度主要農業區。
北坡:西段注入印度河,東段注入雅魯藏布江。
(2)氣候:
A.    季節:主要是熱帶季風氣候。由於北部喜馬拉雅山屏障,風不易侵入,冬季不冷。北迴歸線橫貫中部,造成氣候炎熱。夏季充滿印度洋水氣的西南季風與冬季來自大陸的乾冷東北季風,讓印度大陸一年分為三季:
 
11-2月最佳季節,吹東北季風,乾燥,北部涼爽(有高山屏障),南部溫和(近赤道)。
    
 
3-5月,季風轉換期(無風),乾燥,4、5月發生最高溫。日射北移,半島進入直射區,乾季末期,地表吸熱較強。
    
 
6-10月,吹西南季風,多雨,氣溫略降。季風來自印度洋洋面,帶大量水氣。
B.各地雨量:
降雨季節    5月起到10月,集中於6-8月。
最多雨區    東北部阿薩密省卡夕丘陵南麓的乞拉朋吉(屬於地形區;迎風-西南季風)年達12000公釐,居世界第一位。
恆河    雨量向上游遞減。
塔爾沙漠    巴基斯坦的沙漠區,印度河中下游屬熱帶沙漠。
(位於副熱帶高壓下方)
斯里蘭卡島    全年炎熱;西部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東北部較乾燥,年降水量約1000毫米。
尼泊爾、
不丹    副熱帶高地氣候,冬寒夏涼,因地勢高亢。
3.人文環境:
(1)民族與宗教:
A.民族複雜:3000年前達羅田比茶人建立古印度文明後,經雅利安人、波斯人、大月氏人、土耳其人入侵而複雜。
B.語言眾多:該地域登記的語言超過1600種,此區國家大多以英語為官方語言,但亦會並行自己國內較多人使用的語言。
雅利安語系    分布於北印度(官方語)
德拉威語系    分布於南印度(德干高原)
漢藏語系    東北部
澳斯特羅-亞細亞語系    分布於中部和東部高地
C.宗教多元:
印度教        印度教依信仰人口計算為世界第三大宗教,所有派別均以吠陀經做為經典。實施種姓制度,畫分嚴格的社會階級。其階級為世襲,難以脫離階級的約束。
        
佛教        佛教創始於古印度,雖在今日印度已經衰微,但其影響力遍傳全世界。小乘佛教流行於錫蘭島和東南亞一帶,大乘佛教則傳入中國、朝鮮與日本,另有一支派傳入西藏,為今日之藏傳佛教。
        
耆那教        起源於古印度的古老宗教,有其獨立的宇宙觀與世界,以五誓言為生活核心。
        
錫克教        建立於伊斯蘭教的基礎上,雖加入印度教的元素,但為嚴格的一神論。信徒大多居於印度的旁遮普省,男性均留長髮並包頭,反對種姓制度,認為神面前人人平等。
        
伊斯蘭教        為世界第二大宗教,分布於孟加拉和巴基斯坦,常與印度教徒衝突。
(2)產業活動:
A.農業:
(A)糧食作物:
a.印度大平原:
印度河流域    分水嶺    恆河流域
灌溉地:
棉花、小麥        上游    中游    下游
無灌溉地:
畜牧        小麥、小米    稻米、小麥、小米    稻米、黃麻
b.德干高原:高原上因為西高止山阻擋印度洋水氣,雨量較少,依賴灌溉耕作棉花、小麥、小米等農作。東西岸之三角洲雨量豐富,多以水稻為主。
(B)經濟作物:
a.茶葉:南亞地區茶葉產量佔全球茶葉總生產量的一半,印度阿薩密省為全球產量第一的地方,斯里蘭卡則為全球產量第三的國家。
b.棉花:棉花是本區主要經濟作物。
(C)綠色革命:由於該區農村人口過多,農耕技術落後,土地分配不均,農民普遍貧困。印度政府在旁遮普省開始推行綠色革命,採用基因改造作物,以及改善水利條件。綠色革命確實使該區農產量大增,但同時也造成農村貧富差距拉大,以及農村地力永續維持的問題。
B.工業:
(A)紡織業:由於該區的棉花、黃麻均為重要經濟作物,故因應這些原料生產的紡織業如巴基斯坦的棉織與孟加拉的黃麻加工都是該區主要產業。
(B)鋼鐵:由於德干高原部份屬古老地塊,蘊藏豐富的煤、鐵、錳等礦物。採礦業與鋼鐵工業也有一定發展。
(C)IT產業:由於英國殖民歷史帶來英文通行的語言優勢,以及政府大力推行資訊教育,印度已經成為全球IT產業人才重鎮。邦加羅爾市更是號稱印度矽谷。孟加拉一直因為人口問題而是全球最貧困的國家之一,近年也開始著重軟體科技人才的培養,今天的南亞已經是全球軟體設計產業的投資重點。
C.觀光業:由於英語通行加上悠久歷史和多元種族宗教形成的繽紛文化,南亞地區一直是歐美旅客熱門的旅遊地點。尼泊爾與不丹的高山景色與佛國文化,馬爾地夫和斯里蘭卡的熱帶珊瑚礁島嶼,都是該區重要的觀光資產。
(3)主要城市:
A.孟買:印度最大的城市,也是商業與娛樂業中心,除了全國金融機構集中之外,印度的電影工業寶萊塢也發展於孟買。
B.加爾各答:印度文學與藝術思想的產生地,居民具有強烈的社區意識,詩人泰戈爾與德蕾莎修女均是來自加爾各答的諾貝爾獎得主。
C.新德里:印度首都,是全國交通的中心,有五條國家級公路,六條鐵路與全國各地相通,還建有兩座機場。
D.達卡:孟加拉首都,不同於印度的城市,達卡具有豐富的伊斯蘭教風情,又稱為清真寺之城。
(4)重要景點:
A.泰姬瑪哈陵:泰姬陵是印度蒙兀兒王朝第五代皇帝沙迦罕為了紀念他的死去的皇后所建,建材全為純白大理石與各色珍貴寶石,被譽為是完美的建築。許多詩人與文學家都著文描述泰姬陵建築之美,目前是印度政府極力保護的世界文化遺產。
B.瓦拉那西:印度人相信恆河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瓦拉那西是一座依傍恆河而立的數千年歷史古城,悉達多王子就是在此地的鹿野苑悟道成為釋迦牟尼。城內恆河邊有著一座座祭壇,朝聖、祭祀、生活與死亡均在此河邊發生,是理解印度大河靈魂的起源地。
C.聖母峰基地營:尼泊爾境內有八座八千公尺以上高山,世界最高峰聖母峰亦在其中。全球各地試圖挑戰的登山隊都群聚於此。一般旅客雖未經訓練無法攀登這些高山,但攀登路線起始的聖母峰基地營是一般旅客可以最接近聖母峰的地點,也可以從不同的近觀角度欣賞這些高山絕景。
D.馬爾地夫:馬爾地夫是由26座環礁與一千多座珊瑚礁小島組成的島國。珊瑚礁裡的多樣海洋生物與無污染的海水是馬爾地夫最珍貴的觀光資產。馬國政府發展「一島一飯店」的觀光策略,讓每一個小島都各自經營出完全不同的情調。

三、東北亞

1.日本:
(1)自然環境:
A.地形:以四大島、琉球群島和數千小島組成。地形破碎、地盤不穩。東為太平洋,西北為日本海,西南為黃海。境內河川河短流急,不利航運但利於水力發電。河川下游皆形成河口沖積平原:關東平原(東京灣)、濃尾平原(伊勢灣)、近畿平原(瀨戶內海)為精華區。
B.氣候:溫帶季風氣候,雨量因季風較同緯度其它地區為高。由於黑潮和親潮兩股洋流交會,使得日本氣候溫和並且漁產豐富。
(2)產業活動:
A.農業:高度集約化,因多山、平原少,所以耕地狹小。首要作物為稻米,因食米減少,可自給自足。經濟作物為茶葉、溫帶水果。
B.畜牧業:發展較晚,以酪農業為主,以北海道為主要分布區。
C.漁業:因食糧有限、畜產不足、寒暖流交會、四面環海、海岸曲折多良港、西有廣大陸棚等原因,重視漁撈業。漁獲量為世界第二位(次於中國),屬西北太平洋漁場。以鮭、鱈等高級魚類為多。
D.礦業:礦產資源缺乏,主賴進口,海上交通線是日本經濟的生命線。煤產量最多(九州筑豐煤田)。
E.工業:日本經濟的主力。
(A)條件:勞工眾多、技術進步、水電豐富、海運便利、企業化經營。
(B)工業區:
東京橫濱區(京濱區)    位居關東平原,面臨東京灣,全國30%工業集中於本區。
大阪神戶區(阪神區)    位近畿平原,面臨瀨戶內海,大阪為最大的紡織中心,後來以機械工業為主。神戶為大阪的外港,是礦砂、原油進口處。
名古屋區    位居濃尾平原,臨伊勢灣,填海擴建發展迅速。為日本第四大城。
北九州區    日本最大的重工業區。
位於九州北部。因有日本最大的筑豐煤田,故久為重工業中心。其境內八幡鋼鐵廠,鋼鐵產量占全國的三分之一。
(3)主要城市:
A.東京都:在日本東部關東平原上,是全球人口最多的都市,下有七個副都心,都內有全球最綿密完整的交通網,是許多國家建設城市運輸系統時的取經對象。東京古稱江戶,在明治維新之前是德川幕府所在地,明治維新後設為首都。現與倫敦、紐約並稱世界都市。
B.京阪神都會區:含京都,大阪,神戶三個近畿平原上的重要城市。今日以觀光業為主的京都,與金融中心大阪、具有悠久國際貿易口岸發展史的神戶合成京阪神都會區,是為日本第二大都會區。
(4)重要景點
A.北海道:夏季的美瑛田園風光、富良野薰衣草。多數未開發的純粹原始森林,冬季各式滑雪活動,以及洋流交會帶來的新鮮豐富海產,讓北海道成為東北亞最知名四季皆宜的美麗景點。
B.京都:在平安時代開始至江戶時代,有一千多年的時間被設為首都,具有悠久的歷史建築與文物。除了古城、寺廟與庭院建築,藝妓表演的祇園祭及各種祭典都是知名的文化財。
2.韓國:
(1)自然環境:
A.位置:東臨日本海,西濱黃海,南與日本隔大韓、對馬兩海峽,北以鴨綠江、圖門江與中國為鄰,號稱東亞陸橋,為亞洲漢化最深的國家。
B.地形:
(A)山脈排列如「豸」字形。北部為一熔岩高原「蓋馬高原」。大白山脈是半島脊樑,沿東海岸南伸,東部成斷層海岸(海岸平直)。支脈向西南伸展,和西海岸斜交,餘脈入海多灣澳(因此造成多港灣),兩山間平原較廣。
(B)竹駕嶺地塹:位首爾與元山之間,呈東北-西南走向,是南、北韓地形上天然分野,東西海岸間的天然孔道。
C.氣候:屬溫帶季風氣候,位居大陸和海洋接觸地帶,兼受大陸與海洋的影響,故過渡性甚為顯著。年溫差較日本大,近似華北。冬乾冷,夏溼熱。年雨量較華北豐,比日本少。夏季東南季風經過日本海帶來水氣,故雨量東部多於西部,南部多於北部。北韓每年冬季有五個月結冰期,南韓每年則有一個月結冰期。
(2)產業活動:
A.農業:為朝鮮半島立國的基礎。因山地多,耕地僅占總面積的20%,且南韓的耕地面積比北韓多一倍。南韓年可兩穫,以稻米為主,小麥次之,勉可自給。北韓年僅一穫,以人參和溫帶水果為主,不足自給。
B.工業:北韓以軍火工業為主。南韓近年著力於高科技產業亦大有所成。
(3)主要城市:
A.首爾:為全球第二大都會圈(僅次於東京),為於朝鮮半島的中央,為大韓民國首都。首爾是亞洲重要的經濟與文化中心,是2010年的世界設計之都,也是全球數位指數第一的國家。
B.釜山:2002年舉辦亞運與世界盃足球賽,2005年舉辦APEC峰會,2010年舉辦G20高峰會(20國發展中國家集團)。是南韓第二大城。
C.平壤:位大同江中游北岸,北韓第一大城、政治、工業中心。
(4)重要景點:
A.板門店:板門店是38度停戰線上距離北韓最近的地方,目前由聯合國與北韓的軍隊共同駐守,也是南北韓共同會議的場所。附近有陳列館保存與介紹韓戰時代的武器與史蹟,是非常特殊的一個旅遊點。
B.濟州島:濟州島是朝鮮半島南端的島嶼,以風大石頭多著稱,各種風化奇石形成美麗的海岸景觀,島上設有合法的娛樂賭場,是東北亞熱門渡假選擇。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