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急救常識(二)

作者:陳偉隆、龍玉雲

一般急救常識(二)

熱病

由於調節體溫功能失常所引起的各種疾病或功能失調現象,包括熱痙攣、熱中暑、熱衰竭、熱暈倒均屬之。易引起的對象有老年人、肥胖者、幼兒及好酒的人。
1.中暑:
一般因溫度過高且乾燥的熱風於大氣中,導致人的身體體溫調節中樞失常,對體溫無法控制引起,發作也很突然性。
(1)症狀有: 
A.體溫高達攝氏41度或以上。
B.皮膚乾燥,而發紅。
C.脈搏快但微弱,有時可能昏迷不醒。
(2)急救時:
A.儘快降低患者體溫。
B.移到陰涼的地方,解開衣服,束帶,墊高頭肩部仰臥休息。
C.用溫水(約38°C ~ 40°C)擦拭身體,使體溫降到38度,脈搏數每分鐘100次以下。
(3)如果清醒,可給食鹽水。
2.熱衰竭:
發作起來較慢,乃因體內鹽分或水分不足造成的。
(1)症狀:
A.疲倦、頭痛、噁心。
B.皮膚蒼白、濕冷、血壓低。
C.脈搏快而弱、出汗多、體溫不會升高。
(2)急救:
A.休息,移至陰涼處。平躺,腳抬高。
B.給予食鹽水,保暖。
C.預防休克。
3.中暑痛性痙攣:
乃因出汗過多損失化學物質,尤以氯化鈉喪失過多最容易造成。
(1)症狀有:常在腹部肌肉或四肢處產生痙攣。
(2)急救時:熱敷穩定壓力,供給食鹽水。

骨折處理法

骨折即為骨骼折斷或斷裂稱之。
1.一般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別:
(1)閉鎖性:骨斷但未穿過皮肉。
(2)開放性:斷骨端穿過皮肉。
(3)粉碎性:骨斷成很多碎片。
2.一般症狀有:
(1)腫脹並且疼痛。
(2)變形,無法控制。不能運動自如。
(3)有骨摩擦的聲音。
(4)出血,嚴重者導致休克。
3.急救原則:
(1)先處理出血,休克等狀況。
(2)受傷的部位保持骨骼兩端及接近關節的地方固定。
(3)受傷的部位抬高,可減輕腫脹,如果開放性骨折,傷口放置消毒過之紗布等敷料。
(4)夾板或固定物,須固定在骨折處上面關節以上及下面關節以下部位。
(5)馬上送醫。

脫臼處理法

一般最容易發生脫臼的地方,為關節處一塊或多塊骨骼的異位,即為骨骼骨端脫離關節的位置,最常見有肩肘、手指、下頷等。
1.一般症狀有:
(1)關節處疼痛,不能活動。
(2)瘀傷或腫脹或變形。
2.處理原則:
(1)先固定,可用三角巾或繃帶來用。
(2)在傷處冰敷消腫止痛。
(3)立即送醫,不要自行替傷者接上脫臼的關節。

扭傷處理法

一般指的是關節附近柔軟組織如韌帶、肌腱等受傷所造成的。
1.一般症狀:
(1)腫脹:動作時會疼痛。
(2)皮膚失血色。
(3)嚴重者會因疼痛、失血而休克。
2.急救原則:
(1)如休克,先處理休克急救。
(2)以三角巾,夾板固定傷處。
(3)受傷處墊高。
(4)至少24小時以內以冷敷或冰敷方式,以防腫脹。最好36小時甚至72小時之後才能熱敷。(視消腫狀況定)。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